到城市「看海」,是近年內地民眾對一些城市地下管網排水不暢,以致經常積澇成災的戲稱。「看海」最早的目的地應該是北京,北京幾年前的一場暴雨將城市街面淹成澤國,於是在網絡和媒體上就流行開「去北京看海」的調侃說法。

現在正值雨季,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內澇氾濫,一些城市的路面積水甚至可以划船。這對於許多生活在內陸沒有看過大海的人來說,確實是城市的一大「景觀」,可惜此景觀非但不值得稱讚,更是當地政府不作為的見證,是管理當局只重「面子」而忽視「裏子」必然出現的現象,民眾「看海」實際是對政府只做表面工夫的一種無奈嘲諷。

城市「看海」現象已引起中央的重視。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李克強指出:「一場暴雨,就會引發市民們戲稱的『看海』現象,這還是在一些大城市。」說明他注意到社會對這種現象的不滿。事實上,在去年視察內蒙一間污水廠時,李克強就曾批評一些地方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中,只重城市面子不重城市裏子的做法,指許多城市表面光鮮亮麗,地下基礎設施仍是短板。用他的話說,「『面子』是城市的風貌,而『裏子』則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築牢『裏子』,才能撐起『面子』,這是城市建設的百年大計。」

城市建設 好大喜功

國務院此次常務會議討論的是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在過去,因為體制分割,許多城市的路面常常是「你挖了我填,你填好我再挖」,造成大量浪費。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這一新模式,特點是把各種地下設施都引入管廊,用於集中敷設電力、通訊、廣播電視、供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目的是逐步消除城市常見的「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既能拉動有效投資,又可以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和城鎮化發展質量,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被李克強視為「推動城市地下設施建設的一條可行通路」。

當然,中國的問題不僅在於推行一種新的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模式,而在於管理當局以一種甚麼樣的心態面對地上地下建築,是否真正關心民生疾苦。在內地的個別古城,幾百年前修建的地下排污管道仍然在發揮作用。相比之下,現在的很多大城市,隨便一場大雨就成汪洋,根本原因乃是管理當局沒有把心思花在這些看似不起眼,但卻與百姓生活實在相關的事物上。換言之,就是好大喜功,短期政績作怪,而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是監督和考核幹部時,並不關注類似地下工程建設的東西。

歸根究柢,管理當局的責任心最重要,要解決城市「看海」問題,說穿了就是解決城市建設重面子不重裏子,以及背後的政績觀和考核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