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半島有歐洲火藥庫之稱,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直接導火線,是在一九一四年於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發生的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遇弒事件,沙俄支持泛斯拉夫主義,德皇威廉二世力挺奧匈,最終演變成德奧為首的同盟國與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全面開戰。

巴爾幹半島火藥味濃

歐洲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洗禮,英、法、德國力衰退,打開美蘇二分天下冷戰新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及至前蘇聯解體,二戰後由強人鐵托建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土崩瓦解,五個民族和六個共和國各散東西,塞族與其他民族不和,將巴爾幹半島拖進爭鬥深淵。

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為例,波黑塞族反對脫離南斯拉夫獨立,與支持獨立的波黑波斯尼亞人和克羅地亞人發生武裝衝突,觸發長達三年多的波黑戰爭,七月十一日迎來二十周年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於戰爭末段發生,波黑塞族部隊攻入聯合國保護的波斯尼亞東部城鎮斯雷布雷尼察,約八千男性回教徒被殺,兩個國際法庭先後將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

波黑現分成波黑聯盟、塞族共和國和布爾奇科特區三個政治實體,繼承南聯盟的塞爾維亞,被波黑塞族視作「母國」,二者俱否認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為「種族滅絕」罪行,塞爾維亞反過來通緝前波斯尼亞部隊指揮官歐里奇,懷疑他曾在一九九二年底殺害斯雷布雷尼察周邊村落平民。

波黑塞族生還者團體估計,波黑戰爭期間逾三千塞族平民和武裝人員喪生,民間為此舉行追悼活動,與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官方悼念儀式分庭抗禮。大國介入令局勢更政治化,悼念活動舉行前夕,俄羅斯應塞爾維亞要求,否決英方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確認大屠殺為「種族滅絕」的動議,美國國會眾議院則通過無約束性決議,譴責所有否定事件為「種族滅絕」的言論。

希臘位處巴爾幹半島南端,希債危機最嚴峻時,俄方不時向希臘送暖,為俄氣取道希臘輸歐工程鋪路,華府警告歐盟勿逼虎跳牆,應給予希臘喘息空間,擔心希俄愈走愈近,北約在巴爾幹半島的橋頭堡不攻自破。先是希臘問題,然後是波黑大屠殺爭議,美俄拳來腳往,烏克蘭問題引發的地緣政治衝突蔓延,傳出濃烈火藥味,美俄爭鬥殃及歐洲,繼烏國後,巴爾幹半島或成另一爆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