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盅兩件,唱曲看戲是傳統廣州人的消閒娛樂,折子戲更是高級酒樓象徵。隨着近年粵劇文化衰落,缺乏年輕觀眾及生力軍加入劇團,廣州由全盛時期近七十間粵劇茶樓,跌至現時僅剩下一間酒樓有粵劇團駐場,廣州粵劇茶樓面臨消失。

粵劇團進駐粵富海鮮酒家前,曾在龍勝酒家駐場表演達七年。

粵劇茶樓的演員及觀眾均是長者。(互聯網圖片)

觀眾按喜好給演員打賞。(互聯網圖片)

文化危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州有近七十間粵劇茶樓,間間幾乎天天滿座。惟時代轉變,如今越秀區詩書路的粵富海鮮酒家已成為廣州唯一的粵劇茶樓。傳媒引述駐場的雲峰藝術團團長嘉華表示,行業回報低及演員斷層嚴重,是粵劇茶樓面臨消失的主因,慨嘆現今青年對粵劇文化的認同程度不高。

入息主要靠觀眾打賞

據悉,劇團團員普遍收入低,一般歌唱演員月入僅數百元,較受歡迎的折子戲亦只有千多元。而演員收入主要靠觀眾打賞,一場表演中可有數百元賞錢,惟這筆錢由全團共享,有演員指為了興趣才表演。嘉華表示,現鮮有年輕人入行,團隊後繼無人,劇團全是老一輩演員,最年輕的女演員亦已抱孫。

年輕人不願入行,也不會到粵劇茶樓看戲,觀眾清一色是長者。嘉華表示,粵劇茶樓只有設在舊城區才會有觀眾捧場,而高檔食肆一般無法容納粵劇生存。目前,粵劇茶樓僅存於一些人均消費一、二十元的小酒樓中。

眼見粵劇魅力不再,廣州近年不少酒樓為增生意而轉型。某大型食肆股東陸先生坦言安排粵劇表演只會增成本,稱粵劇茶樓的消失是市場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