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公眾人物的言行很可能被社會不同勢力標籤,央視名主持畢福劍視頻事件就是一起。他最近一段在飯桌上表演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視頻被放上網,引發爭議。畢在表演《智取威虎山》「我們是工農子弟兵」選段時,邊唱邊評,言詞不恭,嘲諷調侃中共開國領袖毛澤東和解放軍。

就此事件,起碼有四個問題應該思考:一是公眾人物在私人場合是否有批評領袖的言論自由;二是畢所服務機構是否有權因此批評並處罰他;三是將私人聚會視頻放上網是否告密行為;四是內地社會對此的爭議和劃線說明了甚麼。

抽象來看,言論自由作為人權的基本價值不言而喻。如果公眾人物在公共領域需要謹言慎行,那麼在私人領域其言行應該不受干預,換言之,與普通人一樣,公眾人物在私人場合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但具體到該事件,還需進一步甄別,從視頻來看,似乎這不純粹是一場私人聚會,應有權威的調查向公眾交代是否為嚴格的私人聚會。

目前,畢福劍所服務的央視發表發明,將調查畢的言論,嚴肅處理。社會傳出央視已暫停畢所主持的節目,但這沒有得到後者證實。

彌合分歧 尋求共識

外界關注的是,畢是否會因此而遭央視除名。假如畢的飯桌言論沒有發酵成為公共事件,央視當然無權處理他,但畢的言論已超出私人範疇,造成很大社會影響,當央視認為這種影響已對自身形象造成不利時,自然有權處理。何況,央視本是黨的喉舌,喉舌意味着政治正確,它要求員工的言行不能違背這種政治正確也符合其職業倫理。

在這起事件中,一個爭議頗大的問題是告密者。許多人基於文革的教訓,痛恨將視頻發到網上的告密行為,文明社會是不允許有告密者土壤存在的。然而,把將視頻放在網上的人視作告密者,值得商榷。因為政治上的告密者總是向當局情治組織告密,而這個告密者不過是將視頻放在網上,公眾當然不清楚其動機是甚麼,但至少從該行為來看,不符合政治告密者的要求,至少不能簡單視之為政治告密者。

事實上,對告密者的看法因人而異,「非毛」者認為這是不可容忍的告密行為,「擁毛」者則並不這樣看。內地民間的高度分裂,在這件事上再次得到驗證。左派將畢福劍看做人格分裂、吃黨飯砸黨鍋之人,央視不開除他誓不罷休;右派將畢福劍看做說真話反體制英雄,央視處理他是在反言論自由,左右沒有一絲共識。此事所以成為一起公共事件,正是這種左右分裂造成的。

民間對峙深刻撕裂着社會。如何用共同願景彌合分歧,尋求共識,是擺在當局面前的大問題。央視如何處理畢福劍,考驗當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