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實施十個月的戒嚴令宣布撤銷,不過當局旋即啟動臨時憲法第四十四條,使總理帕拉育握有絕對權力,民眾政治權利受制愈甚,傳媒審查進一步收緊。四十四條被視為比戒嚴令更為惡劣,帕拉育未能藉着解除戒嚴改善形象,反倒更惹爭議。

帕拉育撤銷戒嚴令,顯然在於回應國內外要求。這項戒嚴令在去年五月頒布,隔了兩日總理英祿被推翻,由發動政變的軍方接掌政權,軍方將領帕拉育帶領全國和平與秩序委員會執政,欽點以軍人為主的一百九十七人,成立國家立法議會,同年八月這個議會「選出」帕拉育做總理。帕拉育承諾在完成「脫胎換骨」徹底改革後,便會重返民主軌道恢復選舉,按照路線圖,大選在今年底進行,但較早前時間表被修訂,大選已推遲至明年舉行,將來會不會再延遲,屬未知之數。

雖然帕拉育陣營指戒嚴令並沒影響民眾正常生活,但事實上這拖累泰國經濟,不但外國投資者憂慮重重未敢冒險,多國遊客也因保險公司拒對戒嚴地區承保而卻步。旅遊業是泰國經濟命脈,佔國內生產總值高達一成,過去十個月,泰國街頭示威無疑絕迹,到泰遊客亦告上升,以今年二月為例,外國遊客比去年同期增加三成,不過,正如泰國官員所說,「其中絕大多數是消費很低的中國人」,這並非泰國想要的,帕拉育備受來自商界的壓力。

帕拉育撤除戒嚴令,既可滿足國內要求,又能堵住西方對他「壓制人權」的批評,可說一舉兩得,他更「聰明」之處,是以臨時憲法第四十四條取代戒嚴令,確保權力不受挑戰。第四十四條同樣禁止五人以上的政治集會,同樣賦予當局拘捕、扣留和起訴反政府人士的權力,何謂「危害國家穩定」、「干擾社會秩序」,定義由當局來界定,適應範圍廣泛。比起戒嚴令來,第四十四條賦予帕拉育幾乎無限的權力,泰國被視為向獨裁統治再滑前一步。戒嚴令在四月一日愚人節解除,第四十四條同日啟動,憂心忡忡的泰國政治異見者,形容這是帕拉育的愚人節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