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來,「唱衰」中國成為國際研究中國問題的一種「政治正確」。最新一起例子是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David Shambaugh教授,他另外有一個中國人熟悉的名字:沈大偉。沈過去一直被認為是「知華派」,故其轉向比那些對中國懷有深刻偏見的「反華」學者更易受中外關注。他的《中國即將崩潰》一文發表後,立即在國際輿論掀起一波新的「中國崩潰論」。

我不清楚沈大偉因何轉向。其實,沈的轉向是有迹可尋的。他在去年的幾次演講中,就從原先對中國的謹慎樂觀轉向悲觀。據說類似沈這樣不看好中國的學者還有好幾位。內地《環球時報》據此批評沈是投機,但我認為不能對一個嚴肅的學者下這樣的定論。沈自己說了,他是冒着「賠掉學術聲譽」的風險作出這種轉向的,可見他對自己轉向的後果有心理準備。沈在文章中提出五條證據來支撐其結論,後來他進一步解釋了不看好中國的理由。已有學者對其五條證據逐一批駁,我不想再談。

我認為,在討論「中國是否會崩潰」這樣的大問題時,最好不要帶上個人成見——無論是情感上的還是意識形態上的——而是應盡量客觀理性。我不去預測長期,因為長期各種變量太多,各種結局皆有可能。從短中期來看,中國不會發生如沈說的「崩潰即將到來」,理由很多,我這裏只談一點,即中國人多數還是希望自己的國家穩定,甚至把穩定作為一種價值來追求。如果社會中的多數人追求國家穩定的話,那麼這個社會就很難發生大規模的尤其是全局性的動亂。

渴望穩定 官民皆然

希望社會穩定,可能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老百姓都這麼想,但中國民眾抱有這種心理似乎要比很多國家的民眾更強烈,所以如此,有兩個因素:一是中國近代以來都是不穩定的,戰爭、貧困、內亂,造成社會不穩,直到文革結束國家發展才步入正軌,故中國人特別渴望穩定;二是執政黨對穩定的強調到了一種近乎執着的程度,也是鑑於這百多年的歷史,執政黨非常在乎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穩定是硬道理,是發展的前提,沒有穩定就沒有一切。這已形成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和首要的價值目標,並在執政黨的再三教化下,多數民眾也接受、認可了穩定的重要性,故除非迫不得已,沒有人希望社會發生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