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庸官懶政成為第五代繼反腐之後的又一大舉措。常言道,上樑不正下樑歪,公僕官僚不作為,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是胡錦濤時代「不折騰」形成的慣性,第五代要撥亂反正,必須先找到病根。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李克強強調政府工作的一個重點目標,是整治官場的「不作為」現象。「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在這種場合以如此殺氣騰騰的口氣警告庸官懶政,這恐怕是中共建政以來首次。

內地公僕主要分為兩種狀態,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時,有權就任性,往往積極作為甚至亂作為,即使違法亂紀也在所不惜;而與己無關卻與百姓有關的事,往往不作為、消極怠工。經過近兩年的反腐整風,亂作為這股歪風逐漸被煞停,但不作為的風氣依然不斷蔓延。很多官員出於自保,抱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僥倖心態,在沒有了腐敗空間的情況下,對於自己應該辦的事情,不是積極有為,而是消極懶惰,逃避責任,導致很多改革措施無法貫徹落實。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稱「中共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理由之一就是中國經濟問題很多。而官員的不作為,可能會使中國的經濟難以走出不斷下滑的陰影,中國也可能會經歷巴西等南美國家曾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

罷官免職 殺一儆百

追本溯源,官員這種不作為的懶政作風,起源於胡錦濤時代。胡當時在中央全會上公開宣稱執政綱領是「不折騰」,這相當於給全黨官員幹部放假。胡率先垂範,下面自然有樣學樣,而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等人也樂於攬權搞事,自把自為,使改革陷入僵局,很多小問題變成大矛盾,易事拖成難事。

譬如東海和南海問題,胡錦濤秉持「韜光養晦」的政策,對咄咄逼人的日本、菲律賓步步退讓,對幕後操作的美國也缺乏警惕,導致問題不斷惡化,積重難返。胡錦濤這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風格,在全黨上下蔚然成風。

有人盤點胡錦濤「無為而治」的十年,除了廢除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沒有拿得出手的重大改革舉措。其執政第二個任期,更是被問題追着走,維穩成為第一要務,沒有精力推進改革,對腐敗問題也是不夠重視,終於養虎遺患。

第五代上台之後,三番四次強調要敢於擔當,勇於決斷,並將之作為用人選人的標準,以改變「政令不出中南海」的陋習。然而由於中共長期的政治慣性,要想在一兩年之內徹底扭轉風氣,恐怕不容易。當務之急是選擇幾個不作為高官來開刀,罷官免職,以起殺一儆百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