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中紀委的一篇關於大清「慶親王」的文章引發外界對「下一隻大老虎」的熱議。曾任國家前副主席曾慶紅秘書的全國政協委員施芝鴻日前高調澄清,指海外媒體針對中紀委網站近期刊出的文章競相猜謎,「可笑之至」。施芝鴻的闢謠雖然話不長,卻耐人尋味。

中紀委網站發布《大清「裸官」慶親王的作風問題》一文,由於慶親王與曾慶紅有一字相同,此文被多家海外媒體解讀為對曾慶紅的影射,各種議論四起。施芝鴻早前出席政協社科組分組討論後接受採訪,取出一份幾頁紙的打印文件大聲朗讀。施是文秘出身,能說能寫,今次卻拿出事先準備的文件照本宣科,說明今次闢謠絕對不是他個人的臨時起意,而是得到曾慶紅的授權,利用全國兩會這個媒體雲集的場合進行闢謠。

由於施芝鴻與曾慶紅關係密切,施的闢謠相當於是曾自己說自己沒事,這顯然缺乏說服力,如果是中紀委新聞發言人闢謠,效果就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施芝鴻還提到:「爆料要有根據,沒有根據就不要硬爆……特別是有的海外媒體在沒有根據又未獲得大陸有關部門餵料的情況下,硬要搶先爆料,只能繼續瞎掰編造。」施芝鴻的這番話,間接證明了海外很多媒體的猛料是由中共有關部門餵料。過去十幾年尤其中共十八大前後,海外媒體關於中共宮廷鬥爭的猛料接連不斷,從令計劃兒子死亡、李源潮「失常」,到周永康落網、徐才厚被捕、令計劃下台,再到近期的郭伯雄遭調查,都是由海外媒體首爆,再輾轉回到國內。

各派勢力對外餵料

海外媒體的報道不時被當局批評為「謠言」,最後卻變成「遙遙領先的預言」,這當中就是中共內部各派政治勢力競相對外餵料的結果。值得深思的是,這些被洩露的消息,很多是最高層才能掌握的人事決策訊息,或是一些大案要案偵辦過程中由具體經辦人員掌握的細節,這充分說明餵料人地位之高、所處崗位之關鍵。

這種競相餵料的背後,折射出中共內部政治鬥爭的尖銳複雜,各派系不是通過民主或法治方式解決利益衝突與理念不合,而是以背後一刀的辦法搞臭對手,用輿論進行未審先判,這使得中共的政治生態急劇惡化,執政黨的形象被嚴重透支。事實上,很多放料人同時也是受害人,施芝鴻對此恐怕也是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