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烏克蘭的地緣政治衝突覆水難收,美國邊默許烏克蘭反對派推翻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邊以「力阻俄羅斯欺壓近鄰」的姿態,加速區內政經滲透,強化軍事存在,大肆擠壓俄國戰略空間。

去年六月,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宣布向俄國能源巨擘Gazprom徵收逾三千萬歐元罰款,理由是Gazprom以不法手段阻止立陶宛一間電力公司另覓出價更吸引的天然氣供應商,違反該國公平競爭法。

欲減低對俄氣依賴

目前立陶宛耗用的天然氣幾乎百分百從俄國進口,想開拓其他天然氣進口渠道,第一步是控制天然氣輸送設施。立陶宛十年前推行私有化,該國天然氣公用事業逾三分之一股份落入Gazprom手中,至前年六月,立陶宛國營企業向Gazprom購回該批股份,該國從海外進口液化天然氣,減低對俄國天然氣依賴的部署漸見眉目。

歐盟競爭法禁止供氣一方同時操控輸氣網絡,此規定是驅使Gazprom出讓股份的主因。立陶宛不想再受俄氣,惟該國液化天然氣進口計劃難治本。

一艘體積如航母那樣大、名叫「獨立」的海上天然氣進口平台,年初起於立陶宛第三大城市克萊佩達港口運作,每年可處理四十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對每年消耗三十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立陶宛,可謂夠用有餘。

牌面上,立陶宛可靠進口液化天然氣,告別俄氣傷人歲月。早前,立陶宛宣布與美國液化天然氣公司Cheniere Energy達成協議,最快明年初從美國進口首批液化天然氣,預計美國本土首個液化天然氣出口港今年稍後投入運作。

實際上,液化天然氣涉及之氣態轉為液態過程成本不菲,立陶宛進口液化天然氣滿足舉國能源需求,長遠是否可行存疑。有分析認為,立陶宛強化液化天然氣進口能力,頂多買個保險,為與俄方談判氣價爭取更多籌碼。

波羅的海三國儲氣設施集中在拉脫維亞,有關設施由俄資控制,短期內,立陶宛將進口液化天然氣轉賣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搶俄國生意,仍是紙上談兵。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支持興建新核電站「制俄」,但兩國對核電站落戶立陶宛、相關就業職位肥水流向別人田的情況頗為不滿,致令興建新核電站計劃停滯不前。立陶宛敢摸老虎尾巴,對氣吞歐洲的克宮而言,只是虛張聲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