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正宗沙河粉的傳統製作手藝,先後於一○年至一二年入選市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正爭取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盼能將沙河粉的製作手藝傳承下去。深圳有老食客得知沙河粉或面臨失傳,大嘆可惜,指正宗沙河粉色澤奶白,口感柔軟富彈性,現時市面的河粉無法與正宗的沙河粉相比。

傳統沙河粉原料為山泉水和非當造米,大米首選產自番禺的非當造粘米。粘米儲存九個月後水分含量降低,營造嚼勁口感。沙河粉做法繁複,粘米經泉水淘洗浸泡一小時後磨成漿,米漿薄鋪竹窩籃,蒸約一分鐘,再在竹籃邊緣刷上花生油,用長木板頂住順勢拉出完整圓形粉皮,再成疊放晾至微溫,最後切成約一厘米闊粉條。

沙河粉村負責人之一蔡生稱,為迎合年輕人口味,製作團隊據不同節慶和時令推出新菜式,包括日式蟹柳沙河粉、三文魚海螺沙河粉、水果撈沙河粉、芝士焗沙河粉等,但乾炒牛河仍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