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平民美食沙河粉,正宗製作手藝被機械取替。起源於廣州天河沙河鎮的沙河粉(即河粉),被列為市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惟製作沙河粉聞名的沙河大飯店,十二年前已倒閉,發源地亦已成服裝批發市場。傳承該門手藝的沙河粉村餐廳師傅金姨憂製作團隊大多老邁,年輕人又不願入行,傳統製作手藝或後繼無人將失傳。

沙河粉是平民美食。(互聯網圖片)

女食客佳寧(左)期望廣州沙河粉可推廣至深圳。(李卓燊攝)

廣東傳媒報道,以沙河粉聞名的沙河大飯店,○三年因經營困難倒閉,政府為讓沙河粉的傳統製作手藝能傳承下去,找到廣州耀華飲食集團負責人區又生,區接手後即於白雲山腳創辦沙河粉村餐廳,為飯店製作獨門沙河粉的技術團隊全調至餐廳,區成官方認定沙河粉傳承人。

發源地變服裝批發

惟沙河粉發源地天河一帶已無以傳統手藝製作沙河粉的食店,更變成服裝批發市場。其中甚為出名、五仙橋附近的沙河粉廠,早於九○年因傳統手藝成本高、效率低而停產。

據悉,如今廣州正宗沙河粉的傳承人及製作團隊均非沙河人。沙河粉村餐廳的師傅大多退休或不在人世,在崗師傅年介四、五十歲,將近退休。為餐廳製粉十二年的老師傅金姨現年六十歲,已屆退休之年。她指傳統手工製粉過程辛苦,每日需站數小時且不斷重複同樣動作。「後生仔唔願做!」她曾想過退休,惟擔心沙河粉的傳統手藝無人繼承才繼續,望退休前能找到年輕人接手。

沙河粉村餐廳現在廣州荔灣、越秀、白雲共有二十六間分店,傳統手工製粉成本高、效率低,餐廳為維持做出最地道的沙河粉及保持親民的價格,近年轉為規模化經營。

區又生稱正試以機器製粉,從泰國引進製粉生產線,增設恒溫裝置存放沙河粉,望機製沙河粉質量提高。當前沙河粉的傳統製作手藝該由誰來傳承,則面臨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