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為斡旋烏克蘭問題四出奔走,她訪美前出席慕尼黑全球安全會議,以個人經歷說明緣何自己不支持向基輔政府提供軍備,她苦口婆心的勸說惹來美國鷹派政客麥凱恩強烈不滿。麥凱恩振振有辭的反駁,教俄國外長拉夫羅夫不以為然,他認為「誰挑起事端在先」才是爭議癥結所在,矛頭直指美國。

上周,默克爾聯同法國總統奧朗德到訪烏克蘭,二人其後轉抵莫斯科與俄國總統普京見面,三人暫定明日在白俄明斯克召開峰會斡旋烏克蘭問題。默克爾周一訪美,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面,軍援烏克蘭問題勢成重點議題。

默克爾利用訪俄與訪美之間的空檔,出席慕尼黑全球安全會議。她發表演說,稱童年在冷戰鐵幕另一面的東德度過,柏林圍牆建成時她只有七歲;雖然東德民眾抗拒專制統治,但鮮有人支持西方採取軍事行動將東德共產政權推翻。默克爾解釋,二戰結束後,這是非常現實的想法,她自己也不會因此怪責任何人。總之,默克爾不認為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是助該國邁步向前的唯一方法。

麥凱恩認為,默克爾漠視美國人援德抗蘇的努力。他表示,即使烏克蘭問題不能靠軍事方式解決,也不能抹殺動用「強硬手段」得出更佳解決方案的可能性。麥凱恩拿默克爾的「柏林圍牆故事」做例子,稱冷戰時期數以十萬計美國人挺身保衞西德,並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藉空運阻止蘇聯封鎖柏林。麥凱恩的結論是,「表明侵略何價」乃是當年遏制蘇共野心之關鍵,普京刻下侵略別國全無代價,或得寸進尺。

德國外長斯泰恩邁爾試圖為默克爾解圍,強調透過談判化解紛爭的機會仍存,輕言放棄乃是不負責任,他又暗諷麥凱恩站着說話不腰疼,無設身處地替與俄為鄰的歐洲着想。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早前接受德國媒體訪問,甚至搬出德國鐵血宰相卑斯麥「不可與俄為敵」的訓勉,暗示有人想利用烏克蘭爭議離間俄德。

雖麥凱恩咄咄逼人,但未見嚇窒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拉夫羅夫指出,冷戰結束後試圖改變俄歐分界的正正是西方,俄羅斯一直被動應戰。烏克蘭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被基輔親西方勢力推翻,成為克宮推動克里米亞半島公投入俄之導火線。拉夫羅夫據理力爭,提醒各方克島爭議和烏東衝突,皆因西方談民主輸打贏要而起,力阻美國鷹派借苦口婆心的默克爾「過橋」混淆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