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第一所孔子學院——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孔子學院,在其運行十年後近日宣布將被關閉,引起人們對孔子學院命運的關注和擔憂。此前,美加已出現過類似事件,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百多位教授還呼籲美國近百所大學取消與孔子學院的合作或進行重新談判,美國國會也在去年底舉行了孔子學院是否干涉學術自由的聽證會。

借題發揮 渲染威脅

斯大關閉孔子學院的理由是,學校已擁有完全不同層次的與中國的學術交流,同孔子學院的合作顯得多餘。也許對斯大來說是如此,但該校副校長也說:「大學裏設立的一個機構由另一個國家政府提供經費,確實是有問題的做法。」後者正反映西方媒體和學者對孔子學院的看法或擔憂。他們認為,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的分支機構,目的是宣傳中國政府的意識形態,有違學術自由。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的有關報告就持這種看法。

客觀來說,孔子學院的舉辦雖由中國政府主導,並提供資金、教材和教師等支持,但由於它並非學術研究機構,而只是設立在大學的語言教學機構和文化推廣中心,且與學校關係是獨立核算和運作的,非是學校的組成部門,故用學術自由受威脅來指控孔子學院表達不滿沒有道理,這要麼是對孔子學院不了解所致,要麼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借題發揮」。從後者來看,孔子學院只是「代中國受過」。在西方民眾看來,孔子學院具有濃厚的官方色彩和鮮明的政府行為,與西方教育不受政府控制的理念不合,有些人因此誤以為是北京用來推廣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滲透西方的工具。

儘管如此,並不表示孔子學院在全球推廣和辦學過程中沒有問題,恰恰因為存在問題,才使它成為被批對象,或者成為「別有用心」者拿來攻擊中國的口實。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政府推動的粗放式發展。德國的歌德學院在其成立近七十年中,只在九十四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一百六十所、三十個歌德中心及五十七個歌德語言中心。反觀孔子學院成立不過十年,卻在全球一百二十六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四百七十五所以及八百五十一個孔子課堂,註冊學員累計達三百四十五萬人。這固然反映在中國崛起下,世界各國民眾學習漢語的熱情,但若沒有中國官方出面推銷,斷不可能發展得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