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利用互聯網招募新血,前往中東助戰的西方公民急增,遭遇各異,操英國口音的「聖戰約翰」多番「出鏡」擔當斬殺西方人質的劊子手,奧地利兩名未成年少女下嫁聖戰戰士後懷孕,二人悔不當初想回家,有傳一批英國女性公民在IS大本營拉卡市,率全女班警隊執行回教教法,安排性奴於她們管理的妓院工作。

對西方國家來說,當前難題有二:一、曾參與聖戰的公民迷途知返,應否讓他們入境?若准許他們返國,刑罰與復康二者怎平衡?二、預防勝於治療,美歐執法當局能否挑出高危族群重點監察,而非亡羊補牢?英政府擬通過新反恐法,一旦成事,加入IS英國公民想歸國,須符合執法當局開出的條件,條件太嚴苛,或變相將他們永久放逐。去年十一月中至十二月初,法、英、德三地法院先後作出判決,共四人因曾到敍利亞參與聖戰被判入獄,三國法院開先例,相信更多人會因同類罪名被判囚。

丹麥則採取懷柔措施,曾參與聖戰的公民返國後,在政府安排下接受輔導、重新就業或入大學進修,除警方,教師、社工和宗教領袖也提供協助。沙特早於○七年為曾加入阿蓋德的公民設立超豪華復康營,官方稱成功復康比率逾九成。付出與回報未必成正比,陷財困的歐洲國家明知搜證困難,或硬着頭皮對犯事者施以嚴刑峻法,丹麥理想主義對策曲高和寡,未必有歐洲國家跟從。

預防工作與治療同樣棘手,有研究顯示,加入IS的人背景不一,除年輕外基本上冇樣睇,一百六十個子女出問題的家庭中,八成父母無宗教信仰,逾六成為中產,逾九成稱子女透過互聯網被洗腦。

聖戰組織宣傳多樣化

研究認為,聖戰組織宣傳手段多樣化,追求英雄主義的男孩、愛好人道主義的女孩、未曾接觸過組織的青年、欲將電子遊戲體驗化為現實的機迷、單純為尋找刺激和享受權力的青年,均可能誤入歧途。是故,不少學者認為,聖戰分子一律有極端宗教思想之角色定型已過時。沉溺於不切實際幻想的人,是為逃避現實抑或被極端組織網上宣傳洗腦,不易區分。

《查理周刊》巴黎辦公大樓遭恐襲,有數百萬回教人口的法國以至歐洲各國如驚弓之鳥。反恐預防與治療問題,或被火速蔓延的不安與惶恐氛圍,扼殺理性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