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腦巨頭微軟公司,被要求向中國政府補繳八億四千萬元人民幣稅款。微軟過去十多年竟逃避繳納數額如此巨大的稅款,有點讓人難以置信。當然,這不是微軟一家公司的問題,是一種普遍現象,包括中國自己的企業在內,都在想方設法避稅。

避稅方式包括利用在華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特許經營費來減少利潤,從而合法避稅。在華子公司要把利潤的一半以上支付給母公司,作為提供研發服務和技術支持的特許經營費用,這使得子公司儘管市場銷售火爆,卻每年陷入巨虧或微盈利,這樣它就可以不用向中國政府繳納稅款了。

這種避稅手法許多企業都採用。現在企業的避稅,一般不會採取偷漏稅這種比較低級的方式,而是採用合法或不直接違法形式,例如利用稅法漏洞或特別優惠政策,故意做出與正常商業經營不一致的安排,從而在稅收上獲利。跨國公司就經常這樣做,利用不同國家的實際稅率差異,將利潤轉移母國,或利用避稅港向境外轉讓股權等方式避稅。還有借集團業務重組避稅,以及以股東借款形式代替資本輸入,從而讓子公司產生更多利息費用作稅前扣除,降低稅負。對稅務部門來說,要識別相當困難,打擊難度很大。

企業之所以要千方百計避稅,原因各異,最主要的可能還是稅收負擔沉重。不過,跨國公司避稅,稅負不是原因,至少不是主因。以中國內地為例,外資在華企業一般都有稅收優惠,在兩稅合併前,外企比起本土企業,稅負要輕不少。即使兩稅合併後,地方政府對外企也會出台一些稅收優惠,所以不大可能是稅負重而逃稅。

加強國際稅收合作

但不管甚麼原因,要阻止企業避稅,除完善本國財稅體制,一條途徑是加強國際稅收合作。中國政府能夠要微軟補繳巨額稅款,就是因為中美兩國達成了微軟在華業務雙邊預約定價協議。最近,中國政府全面加入G20框架下國際反避稅大行動,這將使得跨國公司的避稅行為比過去要困難。

企業繳稅乃天經地義,除非一國政府橫徵暴斂,否則,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避稅就是一種違法行為。這些年來,外企因稅收優惠等在內地賺得盆滿缽滿,並和本土企業形成不公平競爭,所以,對於跨國公司的惡意避稅行為,內地稅收部門應加強監管,一個都不放過,不用擔心由此引起的外企撤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