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太陽花學運後,兩岸服貿協議及貨貿協議均卡在立法院無法通過,讓兩岸協商的進程受挫,更遭受全球加速經濟整合的挑戰。政治風波不斷,影響兩岸關係進程,台灣內部對兩岸互動亦萌生是否過快的疑慮,擔心經濟過度依賴大陸,將失去台灣的自主性。加上馬英九政府的執政能力備受批評,無法有力推動政策,影響兩岸的正常交流。

兩岸領導人未能坐下來談,卻隔空喊話。習近平一再提到「兩岸一家親」,指如果兩岸走向統一,將「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充分照顧台灣同胞利益」,而「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了解和理解大陸十三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馬英九則回應,「民主發展沒有公式,憲政制度也難移植,但只要方向正確,以中華民族的智慧,一定能找出一條兼顧穩定發展與民主自由的道路」,可見兩岸領導人對未來有一定程度的共識。

但在另一個層面,兩岸領導人似乎並不咬弦。習近平接見台灣統派代表團時重申「一國兩制,和平統一」,馬英九回應台灣不能接受一國兩制模式,這應和馬政府力推在APEC會議上成就「習馬會」受挫有關。其實兩岸應珍惜得來不易的和睦關係,不應針鋒相對,「兩岸一家親」應是甚麼事都好商量。

此外,馬英九的「雙十講話」亦具針對性,他聲援香港人爭取普選,更援引鄧小平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倡議何不「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馬的講話可視為選舉語言,因為十一月底將舉行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執政成績不理想,候選人難以拉抬選情,「雙十講話」乃內政需要,以挽救低迷的選情。然而,不管馬英九的講話是選情所需抑或是「習馬會」破局的反彈,都觸碰到北京的敏感神經,國台辦批評馬英九的言論是說三道四。

求同存異化解分歧

事實上,兩岸關係不應惡化,更不應惡言相向。北京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旋律,如何調和兩岸共謀發展應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故不應說重話影響兩岸感情。兩岸關係跌宕起伏,從年初的形勢一片大好,到如今的曲折倒退,令人憂慮。北京在推動亞太自貿區之際,若能照顧台灣的利益,可為兩岸關係向前邁進增添動力。海峽兩岸一家親,應以智慧和胸襟去化解分歧,求同存異,讓兩岸關係繼續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