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書記王岐山近日出席了全國政協常委會,就反腐敗問題脫稿作了一個多小時報告,並現場回答了常委們的問題。此事引起各方解讀,現在尚不清楚王岐山的反腐報告談了甚麼,但據常委們事後透露,王用了「不敢」、「不能」、「不想」三個關鍵詞談了反腐的戰略思考:不敢,是用高壓治標;不能,是治本;不想,是信仰。反腐「永遠在路上」。僅從這些零星透露的訊息來看,大致能窺見「王岐山—中紀委—中共」的反腐思路。

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是由中紀委主導的,用王自己的話說,叫做「治標為主,為治本創造條件」。此輪反腐已接近兩年,從落台的官員看有四個特點:一是既打蒼蠅,也打老虎,但以打虎為主;二是圍繞周永康這隻大老虎,從外圍開始,先剪其羽翼,再直逼核心,直至將周本人擒獲;三是全面出擊;四是一些制度建設也在進行。

這一階段之所以治標為主,主要是過去積累的腐敗太多太嚴峻。在幾乎無官不腐、不過貪多少而已的環境裏,必須有一場雷厲風行、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先把腐敗勢頭壓住。現在的問題是,在大規模反腐後,接下來的反腐需要做甚麼、是否還應保持此種高壓態勢、制度治本是否該提上日程等等。

今年早些時候,我曾提出,目前這種反腐力度至少還需保持兩年,即在王岐山任期內都應保持對腐敗的高壓態勢,這一方面是因為在打下眾多老虎後,需要鞏固戰果,以防老虎們聯手反撲;另一方面是要給潛在的老虎們發出訊號,對反腐不應心存僥倖。但保持反腐的高壓態勢不等於在具體的反腐方式方法上不可改變,在接下來的兩年裏,反腐應向治本逐漸推進,標本兼治,出台更多的制度治本舉措,從而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

落實制度 標本兼治

反腐需要有相對明確的時間表,分階段制訂任務、目標和重點。這樣做的好處是,目標清晰,避免力量分散,從而集中有限的力量,在每個階段都使反腐效益達到最大化。從這一角度看,大規模、重拳出擊、以治標為主的反腐模式基本告一段落,反腐進入治標向治本的過渡階段,此階段至少需兩至三年時間,在繼續保持高壓反腐的同時,集中出台一批治權和限權的制度措施,之後再用兩至三年落實和鞏固制度治本,使反腐進入一種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