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過高富帥,戰勝官二代」,是很多平民子女在高考中的願望,他們希望憑藉自己的成績與能力進入大學校園,能夠公平地站在人生起跑線上,但不公平的高考加分卻讓諸多寒門子女的夢想破滅。

分數面前本應人人平等,如今卻是分數面前貧富有別。有媒體揭露,在遼寧、河南一帶,以「優秀三好生」、航模得獎者、國際二級運動員等名義享受高考加分的,大多非富即貴,背後普遍有個富爸爸或權媽媽。窮人子女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寒門怎能出貴子?

高考加分政策源於五十多年前,主要為照顧少數民族和烈士遺孤,受惠範圍有限,但近年優惠之門愈開愈大,教育部的加分規定就有十四項,而各省區的「土政策」更是多達兩百項,名目繁多。譬如河北規定,「教育世家」的直系子女報考師範院校加二十分;黑龍江允許專家子女加二十分;甘肅規定,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的考生加十分;在廣東,體育加分五花八門,連輪滑球、毽球成績優秀者都可加分。加分政出多門,千差萬別,地方各自為政,簡直天下大亂。

王侯將相 寧有種乎

更荒唐的是,大批土政策出台前沒徵求公眾意見,執行中又是黑箱作業,結果成為官商利益交換、弄虛作假、腐敗滋生的溫床。遼寧本溪一所中學,就有一百多人被評上國際二級運動員,享受十分的加分,但有媒體揭發所謂的二級運動員,絕大部分是假貨,有「籃球運動員」甚至連籃球都沒有摸過。

教育公平歷來被視為社會的公平底線,分數是考試制度的生命線,加分卻賦予少數人特權,尤其是「一分都是救命分」的高考招生,十分、二十分的加分對大多數裸分考生實在不公平。有權有錢加分,無財無勢裸分,權貴子女以不正當的加分手段封殺平民子女進身社會上層的機會,這才是社會不公的真正危害。

權貴子女一個個年紀輕輕便進身名校、奔上仕途,等待他們的是錦繡前程和平坦寬闊的人生,而寒門子女卻要在社會的底層絕望掙扎,品味着生活的艱辛,苦度時光,活下去是一個無望的人生。一個愈活愈精彩,一個愈活愈無奈,兩相對照,令人辛酸,令人悲憤!

科舉制是中國一大發明,「科舉躍龍門,寒門出貴子」,一場考試可以出人頭地。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會用科舉制選拔人才,給窮人以改變命運的希望,亦從中發現能員幹吏,鞏固王朝統治。但當今神州卻是「老子英雄兒好漢」,官場世襲制、教育特權制、就業優先制,幾乎將窮人子女的希望扼殺殆盡。社會階層流動之路被堵塞之時,便是社會出現動亂之日。當年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一聲吶喊,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