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集團(G7)峰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這次峰會原定在俄羅斯索契召開,但因克里米亞問題,俄國與歐美鬧僵,G7領導人決定集體抵制索契八國峰會,並決定在布魯塞爾舉行七國峰會。這是自一九九七年俄國加入這一集團以來,首次被排除在外,八國峰會變回七國峰會,但風光已經不再。

風光不再走向衰落

產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七國集團,其峰會的影響力一度超過聯合國,這主要是因為G7成員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七個工業化國家。整個冷戰時期,這七個國家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政治影響力,以及整個社會的發達程度,都處於世界前列,是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因此,當時G7峰會上討論的議題以及會後發表的聲明,都會對全世界產生重要影響,有時甚至會決定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每當國際社會發生重大問題時,G7峰會總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但冷戰結束後,這種情況開始發生改變,G7的影響力開始下降,即使拉俄羅斯加入,G7變成G8,其衰退依然沒有改變。特別是近年七國的影響力愈來愈小,峰會的內容也愈來愈空泛,發表的聲明幾乎毫無實質內容。

以今次峰會為例,烏克蘭問題是峰會的主題,很多人預期七國會推出更多對俄制裁措施,但峰會後發表的聲明卻顯示,在制裁俄國這一問題上,G7根本就無計可施。儘管G7也宣稱,若俄國繼續讓事態升級,將實施更嚴厲制裁,但問題是,甚麼是事態升級,根本沒有判斷標準,除非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否則將無法實施。目前來看,俄國根本沒有出兵烏克蘭的打算,這一聲明相當於廢紙一張。這次峰會也討論了一些世界經濟、氣候變化、能源供應等問題,但都是例行公事,沒有拿出任何具體措施,最後的聲明也毫無新意,沒有實際價值。

其實這次峰會慘淡收場,不過是G7實力衰落的又一個標誌。近年七國經濟實力不斷下滑,世界新興力量則快速崛起,七國早已不能再像冷戰時期那樣影響甚至決定世界事務,世界對七國的霸權行事方式早已不滿,二十國集團等新型國際合作機制已成為新的協商方式,國際體系已經開始新一輪轉型,七國必須正視並接受這種現實。儘管它們仍不願承認衰落,但這已是事實,G7峰會最好的安排就是讓它壽終正寢,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