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昨日進行的中英人權對話,在最後一刻被中方取消。早前英國外交部發布年度「人權報告」,將中國等二十八個國家列入「關注國家」名單,並提及中國在西藏和新疆「對少數民族的暴力壓制」,此舉讓北京異常憤怒,與英國首相卡梅倫短暫的蜜月期亦宣告結束。

去年底卡梅倫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結束了中英之間長達三年的冰凍關係。卡梅倫當時表態積極,極盡獻媚之能事,聲稱英國將做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最強支持者,「在西方世界中,沒有哪個國家像英國一樣,願意向中國開放投資市場,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希望中國歐盟達成新自由貿易協議」。

現在看來,卡梅倫當時不過信口雌黃,完全沒誠意,當初訪華不吝讚美之辭,只不過是為了騙取中國的投資而已,一到關鍵時刻,仍然會說三道四,給中國添煩添亂。中國當初對卡梅倫的冷處理,看來還不夠殺傷力,中國今次除了應該中止與英國的人權對話,也應該凍結早前與英方簽訂的經貿協議,直到其徹底服軟為止,否則後患無窮。

迎頭痛擊 回應挑釁

事實上,香港問題很可能成為中英下一波的爭執焦點。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施維爾去年曾撰文聲稱,英國「就《聯合聲明》當中所作的承諾,必然認真對待」,「英國也隨時(為香港普選)準備提供任何支持」,這番話表明英國還要在香港普選問題上下其手。

施維爾的表態給中國敲響了警鐘。英國一直認為自己在香港有「特殊利益」,對香港有義務與責任,骨子裏就是希望延續在香港的「治權」。香港普選問題,其實就是中國與英美有關香港的「治權」之爭,施維爾的文章等於打開天窗說亮話,要延續當年末代港督彭定康的政策,在香港問題上與中國鬥到底。為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對英方發出警告,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若再發生衝突,中國照樣硬碰硬,一旦出現不愉快的事,勿謂言之不預也!

中國現時的國力與當年中英談判時有質的飛躍,大不列顛帝國的斜陽餘暉與冉冉升起的中國朝陽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以往是中國有求於英國,而今英國國力江河日下,經濟復興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蘇格蘭的獨立潮更如火如荼,卡梅倫急需中國伸出援手來穩定英倫的經濟,為下一次大選勝出提供動力。北京完全沒必要看倫敦臉色行事,更應該掌握主動權,必要時在蘇格蘭獨立公投問題上也給倫敦使一些絆子。

當今世界,如果還有哪個國家能對中國說三道四,恐怕就是美國,至於英法德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力每況愈下,對華叫板已是不自量力,對他們的挑釁,應迎頭痛擊,不用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