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俄羅斯的進一步懲罰,八國集團成員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和日本在荷蘭海牙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七國領導人不參加六月在俄羅斯索契召開的八國集團峰會,而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下一次峰會。

俄羅斯不在意被逐

開除俄國,八國集團變成七國集團,但這並不是新名詞,不過是變回原來的樣子。成立於一九七五年的七國集團原本就沒有俄羅斯,九十年代俄國才加入,七國集團才變成八國集團。今次為了懲罰俄國而將其逐出,在七國集團看來,這是對俄國的嚴厲懲治,俄國可能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但事實上,七國集團的所謂嚴厲懲罰,更大程度上只有象徵意義,開除俄國並不會給它帶來太大損失。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回應稱,退出八國集團對俄國稱不上是悲劇,如果西方認為這一峰會形式已失去效用,那就這樣,至少俄國不會死守這一形式不放。他還表示,作為試驗,可以等上一年半載,看取消峰會的結果會怎樣。拉氏的這一表態令七國集團感到十分失望,原來俄國根本沒有當作一回事。俄國並不在意自己被逐,主要原因還在於七國集團早已名存實亡,失去往日的影響力,它的存在更多只是一個形式意義,實質性內容已經很少。

七國集團成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由於其成員涵蓋世界上的主要經濟發達國家,可說是執世界經濟之牛耳,一年一度的峰會對世界經濟具有重要影響,峰會上傳出的消息全球關注。所以,當七國集團決定吸納俄羅斯時,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無比激動,覺得總算擠進了大國俱樂部。

但近年情況開始變化,這主要是因為世界經濟格局出現變化,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經濟快速發展,老牌的發達國家經濟卻陷入低迷,新興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愈來愈大,一些老牌發達國家至今還沒有找到增長的新動力,特別是隨着二十國集團的成立,傳統的七國集團影響力快速下降,世界關注的焦點轉向二十國集團。

事實上,八國集團近年的議題也愈來愈偏向政治領域,在經濟領域的聲音愈來愈小,每次峰會討論的議題也愈來愈空泛。俄羅斯就明白無誤的表示,在經濟領域更依靠二十國集團,在安全領域更依靠聯合國安理會。這一表態實際上一語道出了七國集團的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