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踏入第二任期,讓取代希拉妮出任國務卿的克里處理多個棘手外交問題,從伊朗核危機、敍利亞亂局以至中東和談,無一不是足以讓克里名留青史的重大議題。若克里能交出成績,他作為國務卿取得的成就,肯定將前任美卿希拉妮比下去。倘希拉妮有意角逐一六年大選,克里任內表現愈亮愈搶眼,愈有礙希拉妮營造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氛圍。

希拉妮任內也有處理伊朗核問題和敍利亞問題,推動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並試圖透過外交斡旋打破敍利亞僵局。時也命也,及至克里上台,伊核和敍利亞問題的外交斡旋行動柳暗花明,希拉妮似乎只能慨嘆自己不再坐一會走寶。

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有前美國官員認為,希拉妮出任國務卿的時間,正值美國陷入外交低潮,若非她四出外訪利用個人魅力改善美國形象,助美國擺脫布殊時代單邊外交主義陰影,克里想要建功立業,只怕有心無力。

有分析指,美國總統於第二任期多數在內政上陷於捱打,在外交方面表現得更進取,變相給予國務卿有更大發揮空間。例如,於克林頓總統第二任期出任國務卿的奧爾布賴特,於○○年出訪北韓,獲時任北韓領袖的金正日接見。是故,希拉妮答應於奧巴馬首任期出任國務卿,作為有限乃非戰之罪。

奧巴馬以結束伊拉克戰爭作為競選政綱,他還致力推動核裁軍,因此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奧巴馬首任期牢牢掌握外交大權,親力親為,希拉妮更難有發揮空間。舉例,奧巴馬想推動核裁軍,俄方配合不可或缺,希拉妮積極尋求與俄方重啟關係,個人風格再突出,也只是總統意志的執行者。

奧巴馬明明已擺好陣勢準備對敍利亞動武,他突然縮沙改為先尋求國會授權,事前有否詳細徵詢過克里的意見?及至克里隨口說敍國交出化武或可避過空襲,俄方突對此一提案大感興趣。決定與俄方按照此一大前提進行外交斡旋的,是華府而非國務院,奧巴馬作出此一決定,有多大程度上受克里影響?

若上述問題沒有明確答案,實不能排除克里與希拉妮一樣,只是奧巴馬外交政策的執行人而已。奧巴馬攻敍一時一樣,公信力不免受到動搖,克里風頭蓋過希拉妮一類議題,不遲不早於此時被炒熱,轉移視線效果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