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昨日多部法案生效,其中新《老年法》格外引人關注,該法將「子女應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的表述寫入條文。但這種以法治孝的方式,並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法律強制孝順,這樣的孝順終將是冰冷的而不是溫馨和感人的,也讓孝道變了味。

百事孝為先,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晚輩常回家看看,本是人之常情,給長輩噓寒問暖,更是孝順體現,本該如此的正常禮節,如今卻需要法律來規定,叫人情何以堪。難道當今中國已經淪落到連最基本的孝道也需要通過法律強制力的威嚇來保障嗎?社會真是無藥可救了嗎?

當局希望通過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約束子女問候老人,但是如此寬泛的表述並不能使得該條文具有任何可操作性和約束力。盡孝道的行為需要情感的付出,但是法律卻不能且無法約束人的情感。不孝子女為規避法律責任,僅打了幾十秒電話,或在老人家中僅坐了幾分鐘便託辭告別,不僅不會讓老人的內心感到溫暖,反而加劇老人的失落感。對於那些不孝子孫,如果沒有一顆真誠孝敬的心,就算用法律將他們綁到老人面前,老人也無法感受到他們的關心和天倫之樂,同樣也無法得到心靈的慰藉。

唯利是圖 親情冷淡

其實,「常回家看看」條文無法量化,沒有可執行力,將嚴重損害司法的權威。眾所周知,無法執行的法,比沒有更糟!《老年法》頒布實施之後,許多老人不但可通過法院實行「強制兒女問候」,還可索賠,類似司法的案件將大大增加,不但造成司法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加劇了社會矛盾。當局企圖通過法律的手段倡導孝道,以尋回缺失的溫情,這個初衷是美好的,但以法治孝顯然相當荒謬,按照這個邏輯,是否將來還要規定每人每月給老人讓座?丈夫每周回家陪妻子、孩子吃飯?

法律不是萬能的,尤其是面對孝順這個道德問題,冷冰冰的法律條文難以藥到病除。中國不孝子孫之所以愈來愈多,很重要的原因是孝悌教育的缺失。當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一定要出人頭地,立志要做大官甚至做貪官,甚麼禮義廉恥,甚麼孝悌之道,都是可以在成功的征途上暫時撇開,許多原本有孝心懂廉恥的孩子,便會在「成功第一,升官發財」的喧囂聲中迷失本性,將人倫親情拋置一邊,整個社會充斥一群唯利是圖之徒和忘恩負義之輩。

所以,將「常回家看看」條文寫入法律是沒有用的,應該將這個價值觀寫進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成為一種向善、向美的自律,而不是勉為其難。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男女婚姻如此,父子人倫也是如此,假如沒有發自內心的真誠,兒女將回家看看當成例行公事,難以給老人帶來絲毫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