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隻手指有長短,歐豬國缺乏競爭力的本質因歐債危機表露無遺,歐元區富國既不能見死不救,又擔心長貧難顧,進退維谷。德國國內也出現類似困局,富裕的黑森州和巴伐利亞州兩地政府年初攜手向德國憲法法院興訟,要求終止富裕地區扶貧困地區一把之「橫向轉移支付」,理由是此一制度已不合時宜兼對它們不公平,法庭最快明年才有判決。

西德政府早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便制訂了橫向轉移支付制度,理念是無論州政府財政狀況如何,均不應妨礙全國公民享有最低限度生活水平,與推行最低工資的出發點大同小異。目前,德國實施的橫向轉移支付制度,於東西德統一後由十六個聯邦州份共同磋商形成,它將於二○一九年失效。

前東德五個貧窮州份與西德合併後,橫向轉移支付制度開始變質,富裕州份負擔愈來愈重,及至○八年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降臨,富裕州份收入大受打擊庫房空虛,為履行扶助貧窮州份的承諾舉債度日,怨氣不斷積聚。九五至○七年,以金融業為主的黑森州,庫房因此流失超過三百五十億歐元,靠工程、電子和汽車業致富的巴伐利亞州,同期則流失逾四百億歐元。

黑森州和巴伐利亞州由中右陣營管治,德國年底大選,有社民黨人懷疑兩地州政府做騷博選民好感。不過,這場爭議比想像中複雜。首先,缺乏商業和工業活動的柏林州,以及來自前東德的五個貧窮州份靠別州接濟,尚且情有可原,惟不萊梅州和漢堡州這些相對富裕的北部州份也要南部州份接濟,未免有點兒說不過去。

長期受助 形成依賴

更重要的是,長期受助會否形成依賴文化,值得深思。以巴伐利亞州為例,該州於九三年以前屬「淨援助收取州份」,有賴該州政客發憤圖強,鼓勵發展商業和工業,短短廿年間變得富可敵國。巴伐利亞州有如此驕人的經濟成就,為該州打下穩固底子的橫向轉移支付制居功不小,不過,此一制度會否孕育出更多巴伐利亞經濟奇迹,也要視乎受助一方會否貪圖安逸而失去進取心。

或許有人認為,黑森州和巴伐利亞州連援助同胞也斤斤計較未免小家。無論兩州政府用心為何、是否有理,經此一鬧,歐豬國會否因根底太差、惰性太強怎麼扶也扶不起來,相信促使各方探討,透過歐洲一體力挽歐洲衰落,會否是鏡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