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大學學者米勒在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撰文,指即使印度精英都承認,該國外交政策缺乏戰略眼光,不具備成為大國的條件。不少印度外交界人士認為,近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印度崛起,基本上是西方媒體和論者提出的講法,因為印度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仍面對種種嚴重問題,而且儘管該國抱有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野心,其外交團隊人數跟新加坡的差不多,長期人手不足,難以開展有效的外交政策。印度有關人士擔心,西方人炒作印度崛起的說法,很容易成為西方勢力迫使該國做出有違國家利益且超出國力舉動的誘因。

外交人手長期短缺

很多西方論者指出,由於近二十多年來印度經濟增長迅速,加上人口眾多,而且擁有核子武器,該國有機會成為充滿希望的新興大國。這些論者感到,印度比俄羅斯和中國掌握更誘人的軟實力,因為該國是民主國家,而且印度精英比較願意接受西方價值。然而,印度的實際情況跟西方論者所期望的大有出入,即使在經濟發展方面,近年印度經濟增長已經放緩,該國領導層嚴重老化,對現代化問題缺乏新思維,而且決策過程緩慢,貪腐問題亦十分嚴重。再說,雖然印度不乏大企業,但只僱用少數低技術勞工的小作坊仍然主導該國產業界,企業的發展還受到包括嚴苛勞工法律和供電不足等制度上以及硬件方面的束縛,實在難以在短期內取得突破。印度的教育和勞工培訓亦不如理想,不少農村年輕人在就學數年後的算術和語文能力仍然很低,根本不能滿足勞動市場需要。

就印度外交和國防團隊而言,該國政府走不出英印殖民地時代的思維,非專業的文官把持決策機制,在制訂外交政策上缺乏戰略考慮,造成外交官隨機決定短期政策的毛病。在官僚制度傳統的影響下,印度外交界得不到政府以外的智庫支援,加上人手短缺,日常工作繁重,根本談不上思考甚麼長遠目標。

從年前新德里主辦英聯邦運動會時的混亂,到北部大停電,以至婦女兒童的低微地位,處處反映印度的軟件和硬件都十分落後,外交精英也不具備展開大國外交的能力。其實,不少官員和政壇新秀都明白印度的困局,知道不大刀闊斧地改革,印度崛起只能是一個說法而已。由此可見,印度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在發展議題上,跟美國等西方勢力一道玩地區戰略遊戲並不是該國的首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