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大選塵埃落定,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兩度出任總理的謝里夫,其領導的穆斯林聯盟,大敗執政五年的人民黨,成為國會最大黨,謝里夫在睽違十四年後再度掌權,當務之急無疑是搞好經濟,而這,離不開外交,也離不開與美國、印度改善關係。

人民黨寫下歷史,成為巴國獨立後首個完成任期的政府,任期雖然完成,卻一點也不圓滿,留下一個爛攤子,留下千瘡百孔的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高企、基建停頓、投資缺乏、電力不足,謝里夫出身巴國最富庶省份旁遮普工業巨子之家,深諳工商界運作,人們對他振興經濟充滿期盼。

所謂船無水不行,謝里夫要搞活經濟,先要投資,以啟動基建,確保電力供應等,免不了要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貸,這需要各國特別是美國的支持。作為美國反恐盟友,華府每年提供的數以億計美元援助,對巴國來說也很重要。但謝里夫在選舉時的反美論調,未免使巴美未來關係蒙上陰影。

多年來,美國不斷派出無人機到巴境追擊阿蓋德和塔利班成員,卻往往誤炸,造成無辜民眾死傷無數。前年五月,美軍特種部隊更在未有知會巴國情況下,擅自闖境擊殺「恐怖大亨」拉登,致使巴國掀起反美潮,巴人對美國深惡痛絕,謝里夫指摘美國踐踏巴國主權,只是選舉策略而已,選後,作風務實的他,已放言全力支持美國。對華府來說,美國也離不開巴基斯坦,以美軍為首的北約部隊,需要依賴這個毗鄰阿富汗的國家作為中轉站,特別是明年底北約撤走,運走大批物資,巴國角色更形吃重。

除巴美關係外,謝里夫另一個外交重點是巴印關係。一九九九年,就在謝里夫出任總理期間,巴印在喀什米爾卡吉爾高地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險釀兩國第四次戰爭,但因行動由軍方主導,印度並不記恨謝里夫,在他獲勝後,印度總理辛格立即致電祝賀,急於修好之意躍然而出。其實,巴印近年已逐漸加強經貿往來,謝里夫想要振興經濟,免不了要借助這個鄰居之力,而印度威脅降低,巴軍索要巨額預算,也少一個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