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秋

反美怒潮近日席捲北非、中東地區,美國駐當地使領館成為攻擊的目標,美國總統奧巴馬修復與伊斯蘭世界關係的努力遭受全面挫折,勢將影響其選情。

今次事件的起因,是一名猶太裔美國人拍攝了一部被指侮辱伊斯蘭先知的紀錄片,引發阿拉伯世界的憤怒。這場暴動從利比亞開始,迅速蔓延到突尼斯、埃及、也門、巴林等地,其路徑與當初阿拉伯之春爆發時非常相似。如果說阿拉伯之春針對的是當地的獨裁政權,那麼今次的「阿拉伯之秋」則是針對美國,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其中,美國駐利比亞大使被示威民眾殺死,美國增派多艘戰艦前往當地威嚇,但效果並不明顯。

阿拉伯之秋,折射出美國與伊斯蘭關係是何等脆弱。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與伊斯蘭事件的關係迅速惡化,阿拉伯世界充斥反美聲音,奧巴馬上台後想改善與伊斯蘭關係,發表了一系列討好伊斯蘭世界的講話,但其努力受到國內外的挑戰,他本人更被認為是「穆斯林總統」,背叛西方文明。再加上發生了牧師焚燒《可蘭經》、美軍侮辱拉登屍體等事件,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矛盾不斷惡化。

另外,奧巴馬改善與伊斯蘭世界的承諾口惠而實不至,尤其是奧巴馬在調解巴以衝突中無所作為,也讓伊斯蘭世界深感失望。歷史欠帳、現實矛盾,以至激進勢力發難,使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每況愈下,也使美國在阿拉伯之春收穫的戰略利益化為烏有。原本獨裁親美的國家,比如埃及,將變身為民主反美的國家。當年美國提出的大中東民主化計劃,成為華盛頓自釀自飲的苦酒。

美國實力 消耗殆盡

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其實是文明衝突的體現。美國自以為西方文明高人一等,不平等地對待其他文明,還想方設法改造、征服其他文明,然後為美國所用,尤其是以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為名,放縱一些激進勢力侮辱穆斯林,為文明衝突製造了數不清的導火線。

美國與伊斯蘭文明的衝突,是美國這十年來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泥潭的根本原因,也是美國實力大滑坡的主要原因。時至今日,華盛頓的戰略家仍沒清晰意識到這一點,反而推波助瀾。假如這場衝突繼續十年,美國龐大的軍事、經濟實力勢將被消耗殆盡,很可能從超級大國淪為二流國家。

劉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