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晾曬三公 難以去除腐味

中央各部委陸續公布公務出國、公車購置與使用、公務接待的費用,雖然公布的帳單逐漸細化,但仍很難讓人釐清其中的真實概況。各部門千差萬別,外界根本無法洞悉其中原因,無法真正實現社會監督。

譬如,國家審計署的帳單中,車輛運行費用居高不下,平均每輛車運行維護費五萬元,排在各部委前列。該署解釋稱,這是由於現有車輛使用時間長,車輛油耗大,維修成本偏高的原因。但問題是,為何其他部委車輛運行維護費平均不到三萬元?難道審計署用的都是大排量的豪華越野車?

再譬如,鐵道部公布去年公務出國費用三百零四萬元,平均每人出國費用為二點二萬元。費用看似不多,蹊蹺的是,鐵道部去年出國團組一共八十六個、一百三十五人次。也就是說,鐵道部出國團組,平均每次還不到兩人,這樣的出國考察團組是不是很奇怪?

在中國科學院的三公費用中,接待費高達八千萬元,相當於每日吃喝玩樂開銷二十多萬元,花錢如流水,科學院到底搞甚麼科研?難道是在餐桌上、夜總會裏搞研究嗎?如果科學院真的出了很多成果,拿到類似諾貝爾等國際大獎,再怎麼吃喝國人都會心服口服,問題是科學院這些年根本拿不出讓人信服的科研成果。

中央失準 地方造假

「三公消費」作為官場腐敗的重災區和民怨焦點,近年備受各界關注,當局公開帳目本來是為了讓社會監督,可惜各部委大而化之,籠而統之,至於共有多少單位、多少人使用這些經費,平均每單位有多少車輛,考察經費多少,消費標準是否合理等,都一一欠奉。由於沒有支出明細表,老百姓一無所知,監督無非是句空話。

三公經費來自民脂民膏,人民有權要求把政府支出帳目「細算到每一分錢」,所以,當局不能用經不住推敲,甚至暗藏玄機的統計數據來糊弄國人,否則的話,中央機關的權威被透支,百姓對政府必將喪失信任。

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中央機關的三公經費失真,各地政府的「三公」消費便會瘋狂造假。事實上,京官坐甚麼車,地方官就換甚麼車;京官去哪裏訪問考察,地方官就去哪裏公費旅遊;中央機關接待排場有多大,地方政府決不甘落後,上行而下效,水漲而船高。

有人說,世界上最大的大款是中國的公款,世界上最大的浪費是中國的「三公」消費。「三公」消費成為官場毒瘤,民怨焦點,已到了不割不行的地步。當局如果真要「曬箱底」,只有將箱子徹底打開,將裏面的衣物一件件攤在陽光下,這樣才能除盡霉味腐味,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