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族不甘沉默 登盛面臨考驗

緬甸在開放改革歡歌大奏之際,西北部動亂驟起,信奉回教的洛欣亞斯族(Rohingya)血拚佛教徒,釀成幾十死,亂局仍未受控,仇殺燒砸正蔓延開去。對備受國際讚譽的總統登盛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嚴峻考驗,就喻為「全球最受迫害人民」的洛族而言,這不失為逃出生天的契機。

登盛在上台後致力和解,既把民主派納入政體,又與多個少數民族簽訂停火協議,但對不起,他的和解對象,並不包括今次動亂主角洛族。像吉卜賽人和庫爾德族那樣,洛欣亞斯也是一個悲劇民族,也沒屬於自己的國家,不過相對於吉卜賽人的漂泊,變相受到禁錮的洛族似乎少了自由,相對於庫族幾千萬人在中東多國互相呼應,全球估計不足二百萬人的洛族又顯勢孤力弱。

一千多年前,阿拉伯商人旅經現時的緬西與孟加拉邊境,留下後裔,這就是洛族。該族信奉回教,說孟加拉語,與信奉小乘佛教的緬甸主流可說格格不入,兩者不但宗教、語言不同,樣貌也明顯差異,因此,緬甸一直視為非我族類,指洛族是非法進入緬境的孟加拉人。一九八二年,緬甸頒布公民法,承認國內一百三十五個民族的公民地位,獨獨沒有洛族的份。目前在緬洛族約有八十萬人,有些已是數代而居,卻仍沒有國籍。洛族可說備受歧視,他們不得擁有土地,須服苦役,嫁娶必須申請批准,還被強迫節育,最多只能生兩個孩子,行動也受限制,只能在自己的村莊活動。人權組織報告也指,洛族女性不時遭到緬軍強姦,男性則被虐打甚至殺害。

為了擺脫厄運,緬甸洛族不斷逃亡,最便捷就是逃進鄰國孟拉加。宗教語言相同的孟加拉,卻拒認洛族是自己人,逃進孟境的洛族都被關入難民營。近年洛族改走海路,逃往泰國,再到信奉回教的馬來西亞。目前在緬甸境外生活的洛族,約共一百萬人,其中海灣國家佔了四十萬。

緬甸這次兩教仇殺,雖由女佛教徒遭姦殺而觸發,卻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無論事件是偶發或蓄意鋪排,都已喚起國際對「地球孤兒」洛族的關注。顯然,這亦非單是教派或種族衝突的問題,相信洛族不會再沉默下去。登盛如何處理亂局,備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