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遊子回流 緬甸改革生機

緬甸被喻為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中國,打開緊鎖大門迎接改革時代,但緬甸不如中國幸運,有一個像香港般的寶地,近在咫尺血濃於水,源源輸入改革所需一切養分,當中最重要的無疑就是人才。緬甸總統登盛呼籲海外幾百萬僑民回流,反映具改革氣魄的他,也目光銳利,看到問題癥結所在,能夠求才若渴,已是成功的開始。

緬甸改革最大絆腳石,相信就是鎖國長達半世紀,整個國家與世界脫節,人們未嘗自由民主滋味,更不知自由經濟為何物,而且普遍教育水平低,沒知識沒技術,難以面對新挑戰。緬甸一旦開放,外資湧入,混亂局面可想而知,改革定必寸步難行,甚至夭折。國內缺乏人才,登盛急向海外遊子殷勤招手。

自一九六二年起,緬甸處於軍事統治之下,政治壓迫和經濟貧困,迫使不少人冒死逃亡,估計現時旅居國外者,多達數百萬,就緬甸六千二百萬人口來說,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比例。在這支浩蕩大軍中,有專家、商人、技工各色人等,如果他們願意回流効力,帶來外面世界的創新思維和專業知識,發揮橋樑作用,緬甸改革無疑事半功倍。

登盛一副禮賢下士姿態,然而海外緬僑會動心嗎?當年出走的緬人,各有苦衷,受不了高壓統治的,或許夢魘猶在,又恐被算舊帳,現在只怕是離得愈遠愈好;捱不住貧窮的,難免擔憂改革能否成真,會不會打回原形。何況,這批人已在海外建立新家園,雖說返國並不等於一去沒回頭,但登盛的「誠意請求」,他許下的「給予一切協助」承諾,還是想清想楚些好。

當然,那些有志替緬甸改革出一分力的愛國者,那些尋求豐厚回報的冒險家,相信沒甚麼阻得了。緬甸天然資源豐厚,電訊等服務領域又是處女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但制度遠未完善,法治觀念薄弱,基建設施缺乏,這些是除人才問題外,改革所面臨的其他阻礙。前路艱險,登盛也只能摸着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