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織地氈業式微 阿經濟苦無出路

北約峰會下月中在美國芝加哥舉行,阿富汗問題是焦點之一,西方維和部隊在二○一四年前全面撤出阿國,接手防務的阿國保安部隊能否獨當一面對抗塔利班,言人人殊。即使是船到橋頭自然直,由於阿國國庫空虛,要養活這支保安大軍,不能缺少西方援助,粗略估計西方每年至少要向阿國提供四十一億美元,倘西方拉上補下,意味着推動阿國經濟發展的撥款,無可避免大縮水。

多得各國歷年來慷慨捐助,阿國經濟自○二年起持續改善。不過,阿富汗迄今仍是世上最貧窮國家之一,二千九百多萬人口中逾三成人口失業兼活在貧窮線之下,房屋短缺,電力和清潔食水不足。鴉片經濟規模有增無減,成為恐怖主義和犯罪活動的溫床,局勢動盪不安,不利吸引外資。

長貧難顧,要西方每年再額外騰出數十億美元養活阿國保安部隊,今後用作推動阿國經濟發展的撥款,恐買少見少。令情況更惡劣的是,作為經濟自力更生的象徵、有「阿富汗國家工業」之稱的手織地氈業,奄奄一息。

手織地氈是阿國最為人熟悉的出口商品,它們大部分產自北部,整個行業直接或間接養活六百萬人。廉價伊朗機織地氈大行其道,質高價貴的阿富汗手織地氈,在本土和海外需求大減。令行業雪上加霜的是,為方便加工和運輸,很多阿國手織地氈會被送到巴基斯坦進行洗滌和剪裁,製成品會打上巴國品牌標籤直接出口。阿國地氈生產商無法直接向海外買家出貨,生產空間愈加狹窄,近年出口量顯著下跌。

阿國坐擁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礦產資源,單是發展礦業已足夠養活全國,何須為傳統手工業式微而憂心?開採阿國地下礦產,非但要有勘探和道路設施配合,而且不能缺少完善透明的體制和法律。阿國基建落後、法治不彰不在話下,還有塔利班武裝肆虐,肯冒險赴阿採礦的外來投資者,會有多少?與其捨本逐末,還不如全力挽救手織地氈業。

雖然阿富汗政府表示,當局正着手為地氈生產商興建工業村,令他們得以在本土進行加工,但觀乎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撐到工業村落成之日仍有財力投資工場的生產商,相信是少之又少。更何況,阿國政府貪腐無能,計劃一拖再拖,隨時拖垮整個行業,甚至為鴉片經濟規模擴大種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