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美國伊拉克各取所需

美國作為世界霸權,全球駐軍是體現和維護霸權的一項重要策略,但近年美國經濟不景氣,不再是小布殊那個財大氣粗、只使蠻力的年代。希拉妮當上國務卿之後,由於美國手上籌碼有限,當然要小心使用,於是提出了「巧實力」概念。而美國的全球駐軍,也因為財力不繼而有所調整,不再走大型軍事基地駐軍的策略,改行柔性駐軍策略,伊拉克撤軍計劃正好給奧巴馬政府一個由剛轉柔的操練機會!

本欄日前分析過美國在伊拉克撤軍過程中,用上了四種替補手段,分別是掛上私人保安招牌、安插在使館編制內、用軍事顧問團的名義,以及以特種部隊名義操縱伊國軍隊。所以,美國名義上是完成撤軍,但仍有不少軍事人員在伊駐守,這支人數約三萬人的大軍,一些是在美國使館庇護之下,一些依附在伊拉克正規軍之中,既是教車師傅,也是後座位司機,成了伊拉克軍方的太上指揮官,可發揮的軍事力量遠超三萬人!

美國的鋪排,是想把伊拉克牢牢控制着。美國雖然在口頭上不再以「打造民主中東」作為大方向,但這始終是美國認為最長治久安的大目標,只因形勢逆轉,美國才採取短期折衷的方案。然而,隨着茉莉花革命的爆發,美國發覺其民主改革中東的大計已到了收成期,因此,伊拉克的穩定,對美國而言,具備多重意義。

美國在伊拉克柔性駐軍,首先在牽制伊朗方面發揮重大效用。伊拉克的民族組成以什葉派為主體,一旦推行民主選舉,什葉派一定上台,可防止伊朗控制伊拉克或者兩伊結盟。美國在挑選馬利基上台執政時,已做過詳細的背景分析,認為眾多候選人之中,馬利基和伊朗的關係最疏離。隨着伊朗在中東地區冒起,維持伊拉克在美國的可控範圍內,是對伊朗在地區稱霸的最有效遏止。

柔性駐軍 順利落實

此外,由於伊拉克位處中東中央,而民主改造伊拉克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對處於轉型過程又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阿拉伯國家來說,也具備輻射性的示範作用,因此美國不可能說撤就撤,且撤軍後放手不管,讓伊國成為派系仇殺、恐怖襲擊的重災區。而伊拉克政府也明白自己的處境,表面上要求美國撤軍以彰顯國家的自主權,但仍然希望得到美軍支持以維持政權穩定,所以,美國偷天換日的柔性駐軍策略才能順利落實,美伊雙方都是各取所需!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