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俄經濟現代化路難行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提出「四個現代化」,當時中國還是相對落後,故現代化是正確目標。有趣的是,像俄羅斯這個曾跟美國爭霸的大國,近年也流行講經濟現代化,普京講,梅德韋傑夫大講特講,整個社會更熱烈討論。

俄國是軍事大國,但自由經濟的發展和起步較遲。俄國一九九二年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如推行市場經濟和私有化,至今仍有幾大難題尚待解決。

首先,俄國過分依賴原料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造成嚴重失衡的經濟結構及畸形發展的經濟產業。這些問題在金融海嘯的打擊下完全凸顯:俄國在二○○九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是負百分之七點九,幾乎是新興經濟體中表現最糟的國家;二○一○年,俄國經濟恢復增長,但主要是得益於國際能源價格上漲,而不是自身經濟的修復。最高層一再表示,俄國單靠石油和天然氣不能成為真正的強國,而俄國的命運也不能寄託在能源價格之上。

俄國上下都知道這個困局,但未來新的發展道路應如何走,則仍然未有明確定案。

最基本的問題是,俄國過分倚賴能源出口的增長方式,削弱了國內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一般科技領域,俄國不僅落後歐美發達國家,甚至連中、印也比不上。這種情況讓俄國人覺得沒有明天,所以最常被質疑的問題是:對於我們的後代,未來的俄羅斯應該是甚麼樣?

俄國要改革幾乎是共識,但阻力大於動力。目前,俄國的出口有九成來自能源和材料,高技術機械產品約佔百分之五。事實上,俄國企業是大者愈大。十年前,俄國頭五百間企業佔生產總值約五成八;到了二○○八年,比率攀升到七成六。這種完全集中的發展趨勢,根本沒有市場動力可以扭轉和改變。中俄有一個很明顯的差別,就是中國有富可敵國的巨無霸國企,但有活力的民企亦多如牛毛;俄國則只有前特權階層擁有的大企業才可以發展起來,有活力的民企並不多見。

倚賴能源出口積重難返

俄國經濟基本上是由精英階層和既得利益集團操縱、依賴資源發展的模式,最大的得益者是當代的執政精英,他們操控着國家局勢,一旦觸動到其既得利益便會頑抗。於是,新的發展路線如自主創新的技術,往往聊備一格,而俄國的科研投入也遠遜中、印。執政階層只是在口號上提出經濟現代化,但對能源出口的倚賴,卻是積重難返。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