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伊朗面對制裁愈鬥愈強

歐洲聯盟日前通過針對伊朗石油出口的禁運措施,但伊朗顯然沒有被歐盟的舉動嚇倒。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表示,歐盟的措施是非理性和沒有作用的,只是心理戰舉動,最終會失敗。

經濟損失 並不嚴重

近來,歐美國家為了迫使伊朗就核問題返回談判桌,並利用經濟制裁拖延以色列可能發動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紛紛推出種種制裁措施,認為面對國際社會非議的伊朗已經被孤立起來。然而,在面對國際制裁的壓力下,伊朗一點也不孤立,作為伊朗石油大主顧之一的印度,將可能利用黃金換取石油,據說中國也可能採取同樣措施。 

對於伊朗來說,即使歐盟國家不購買其石油,它的經濟亦不會如西方國家預計那樣損失嚴重。伊朗跟中國和印度的經貿關係十分密切,中印兩國吸納四成伊朗石油出口,可見只要中印繼續購買伊朗石油,德黑蘭實在不用擔心來自西方的壓力。此外,俄羅斯是產油國,伊朗石油對其意義不大,但俄伊已經通過本國貨幣進行貿易,中國和印度也傾向使用本國貨幣交易,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針對伊朗中央銀行的制裁措施。伊朗的鄰國土耳其雖是北約會員國,卻決定不跟從美國和歐盟的制裁行動。事實上,如果印度以黃金購買石油,印度國營聯合商業銀行和土耳其人民銀行將充當交易渠道。

另一方面,當伊朗的主要貿易夥伴利用黃金或本國貨幣跟德黑蘭貿易,可能會導致世界金價暴升,同時對美元構成下調壓力。長遠計,像中國、印度、俄國和伊朗等大型經濟體,為了避免世界經濟情況波動,通過黃金等工具貿易,結果可能會形成一種不依賴西方參與的經濟體系。

奧巴馬說過,德黑蘭已經愈來愈孤立,並且面對致命性制裁措施。但現實可能剛剛相反,參與制裁的主要是歐美和海灣阿拉伯國家,日本和南韓都對制裁抱保留態度,南韓甚至計劃增加購買伊朗石油。事實上,伊朗並非像西方主流媒體說的那樣孤立,跟德黑蘭十分密切的中國和印度都是伊朗最大的亞達瓦蘭油田主要投資者,中國企業也有投資伊朗的汽車業、光纖網絡和擴建德黑蘭地鐵系統。

伊朗革命以後,美伊關係一直陷於低潮,華府也因為要照顧以色列的安全考慮而不斷打壓德黑蘭,但從國際環境來看,西方已逐漸失去有效地對付伊朗的手段。

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