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波幅加劇 窮國首當其衝

東南亞四國因水災嚴重失收,泰國、越南、柬埔寨及老撾過百萬公頃稻田被洪水沖毀或受到威脅,恐進一步推高全球稻米價格,在此一背景下,聯合國三大糧食機構前日發表的報告更受注目。報告指,極端氣候益發頻繁及生物燃料需求日增等因素,意味着未來十年糧價會出現更大波動,貧困農民及依靠進口糧食的窮國首當其衝,聯合國要在二○一五年前將饑荒人口降至大約六億人水平,相信更為艱巨。

報告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共同發布,它也特別提到,某些國家實施糧食出口限制,也會導致糧食短缺,加劇糧價波幅,似在暗示實施相關政策的俄羅斯、印度、中國和阿根廷等,要為糧價波幅加劇負責。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奧索蒂梅,上月中在聯合國總部發起「七十億人行動倡議」,探討世界人口達到七十億所帶來的挑戰。潘基文當時指出,地球上第七十億名公民將誕生在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雖然有足夠糧食,但成百上千萬人還在捱餓。

報告稱部分國家為了獨善其身實施糧食出口限制,間接呼應潘基文所描繪的「糧食充足仍有人捱餓」的景況。誠然,產糧大國於糧食供求緊張或失收時減少甚至停止出口,有政治和安全上的考慮,而像印度此類勉強做到自給自足的產糧大國,更有本難唸的經。

以印度為例,該國中上階層人口急升,愈來愈多農民改種貴價蔬果,令基本糧產下降。諷刺的是,沒有現代冷凍運輸設施配合,腐爛和變壞等「後收成」糧食損失,佔印度整體蔬果產量四成。農民無法提高收入之餘,國家實際糧食產量不升反跌,造成雙輸。

樂施會上月指出,糧食供應愈加緊張,以及環保主義抬頭令生物燃料需求日增,驅使部分企業於第三世界大灑金錢收購農地,估計自○一年起,在第三世界有逾二億公頃土地轉手和出租,承接一方主要是國際投資者,此類商業活動愈趨頻繁,意味着一些低下階層人士被迫放棄農耕,連自食其力的權利也被剝奪。

有人只求三餐溫飽,有人追求更高生活享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全球人口將達到七十億的空前水平,要令所有人得到溫飽,除了國際間的通力合作,也要有人願意作出犧牲,否則受苦的相信是地球上生活最艱困的一群。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