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山剩水百姓苦 民族希望在何方

苛政猛於虎,污染不可活。殘山剩水、道德崩潰、人心壞死的神州大地早已不是十三億國人的福地,中華民族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希望在何方呢?

當今中國表面繁榮昌盛,其實三十多年的經濟成長是建基於透支環境與資源。以水污染為例,中華民族幾乎每條母親河的周邊都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污染企業。七大水系的三成、九大湖泊中七個水質是五類、劣五類水,很多地方已出現「有河皆乾,有水皆毒」的嚴峻局面。

母親河流淌的已不是甘甜清水,而是污濁毒水;母親河不能哺育生命,卻成了奪命殺手。受害最嚴重的鄉村,年均癌症死亡率是世界癌症平均死亡率的五百倍,每十個兒童就有九個肝不正常。八千里錦繡河山已變成殘山剩水,照此發展下去,中華民族可能很快就要斷子絕孫,縱有金山銀山又有何用?

再以問題食品為例,中國是世界上人造有毒食品最猖獗的國家,國人的餐桌簡直就像化工原料堆填場,米用石蠟加工、油是坑渠油、豬有瘦肉精、蝦蟹有激素、米粉放吊白塊、酒中有工業酒精、蔬菜有農藥殘留、木耳用硫磺熏製、鴨肉有致癌物、醃熏食物用防腐劑、雞蛋有人造蛋,使得中國人的腸胃就像一家化工廠。

開發非洲 減輕壓力

中國人的生存空間愈來愈惡劣,愈來愈逼迫,但是執政當局仍秉持「不聞不問不管」的三不原則,坐視同胞生靈塗炭,民族滅族危機迫在眉睫,希望到底在何方呢?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開發黑非洲,或許可使中華民族絕處逢生。

非洲地大物博人稀,擁有大量肥沃土地,工農業水平還處於原始階段,而非洲人對中國的好感遠勝於販賣黑奴、輸出武力的歐美列強。中國可利用龐大的外匯儲備,購買或租借非洲的處女地,與當地人開荒闢地,披荊斬棘,發展農牧漁業,將神農氏、燧人氏、伏羲氏的技術散播到非洲大地,既可造福非洲,亦可減輕國內的人口壓力及環境資源的負擔,使中國獲得重生再造的喘息機會。

非洲有土地、資源,中國有人口與資金,雙方可以優勢互補,資源整合。非洲人文化低下,技術落後,中國人勤奮耐勞,技術先進,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中國可避免改革開放以來的畸形發展,幫助非洲實現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屆時,或許在非洲釀造出比茅台更好喝的白酒,以及各種純天然、無污染的真正綠色食品,讓中華民族徹底擺脫黑心食品的威脅。

中國已有不少農民前往非洲墾荒開地,但多是自發的,並不是有組織、有計劃,顯得凌亂不堪,當局不妨將大規模移民非洲作為治國良方,起碼要移民五億人甚至更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