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中美俄新三國誌

在國際關係大格局上,中美俄一直互相影響,合縱連橫,有點像中國三國時代:美國一強獨大,中俄被迫走在一起,聯手平衡美國;中蘇冷戰至劇,中國便以美制蘇;當美俄關係緩和,中俄關係將受衝擊,可以斷言。

從現時發展態勢看,俄對華戰略疑慮與日俱增,對華外交同時打出借重牌和防範牌。自一九九六年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確立以來,中國在俄外交戰略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並成為俄國「銜歐抗美」的重要借重力量。普京任總統執政期間,中俄不但在政治、人文、經濟等方面深化合作,更徹底解決了邊界問題,若非雙方面下定決心,實難以致此。

即使梅德韋傑夫接任總統後,中俄仍維持合作,尤其是中俄並在金磚四國之列,在不少多邊平台合作,高層定期互訪,金融、能源、軍事等加強合作,在○九和一○年更分別在對方國內舉辦「俄語年」和「漢語年」,讓人看到火熱的中俄友誼。

雖然這些關係在俄國上層精英團體仍是主流認識,但民間卻開始了一股對華猜忌的逆流。自普京執政開始,就全力主催俄國復興論,民間一直自我定位為跟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霸權,而事實上,美國的全球戰略,最主要是防止一個可以橫跨歐亞的超級霸權的出現和擴張,唯一有此能力者,就只是前蘇聯和當今的俄羅斯。

因此,俄羅斯人自比是跟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然而,隨着中國急速崛起,中美瓜分世界論響遍全球,俄國被擠下老二之位。另一方面,中俄經濟力量嚴重失衡:一九九○年,中俄經濟總量大致扯平,但時至今日,中國GDP已經是俄國的幾倍。須知道,軍火庫內的核武只是紙老虎,長年閒着沒用,經貿力量卻影響着每一日的兩國互動,中國經濟力量把俄國遠遠甩在後頭,俄國民間非常不好受。

對華憂慮怨憤不斷擴大

此外,兩國人口懸殊,俄國人口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而且不斷減少,遠東地區更因俄國長期忽視,經濟得不到發展。當這塊未被充分開發的土地遇上中國這塊吸力強大的磁鐵,如何可以維持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向心力,而不會被中國移民填滿,是一大問題。

近年,俄國民間甚至學術界竟提出對俄威脅最大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還提出莫斯科須連貫東京和新德里來遏制中國。這種對華的憂慮和怨憤正不斷擴大,並且向上蔓延,中國對此,不能坐視!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