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印度東望尋出路

有西方論者對中國總理溫家寶早前訪印成果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雖然兩國貿易額大增,但中國貨品傾銷印度,而印方企業卻無法有效打入中國市場,中印貿易逆差將有損雙邊關係。此外,隨着印度國力上升,西方勢力鼓勵新德里與東亞各國積極發展全面關係,闖進中國的後院,亞洲兩大巨人可能因此陷入惡性競爭。印度總理辛格和總統帕蒂爾都曾在去年訪問東亞各國,而印度—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亦於去年生效,印度的確積極地推行已有二十年歷史的東望政策,不斷擴展同東亞大小國家和東盟的合作,究竟印度在東亞地區圖謀些甚麼呢?

印越關係有發展空間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印度為了克服蘇聯解體和兩極化世界消失的歷史挑戰,並追求與經濟發展神速的東亞深化關係,「向東望」成為印度外交政策的重要策略。隨着印度經濟崛起,新德里自信心相應提高,印度作為一個新興大國,跟愈來愈多國家打交道,實在自然不過。

有論者認為,印度東望政策是該國在冷戰時代玩弄不結盟政策、在美蘇兩霸之間左右逢源的翻版,今日東望政策的對象則是中國和日本,印度寄望在中、日、印三角關係中取得最大利益。不過,印度和中國發展更密切關係也是東望政策的組成部分,中印在氣候變化和全球貿易等題議上亦有所合作,人們實在不應該套用冷戰時代的世界觀了解今日世界。

近十年間,作為印度東望政策的一個步驟,新德里致力拉近跟中國南鄰越南的關係。有人擔心,印越合作的作用好比中國和巴基斯坦密切關係一樣,爭取盟友來制衡第三者。事實上,印越關係的確有發展空間:越南人口眾多但國土狹小,企望打通跨越泰緬的陸路交通線,實現其西進目標。

印度擁有較強的工業基礎,對越南提升軍事實力很有幫助。印度設有俄國援建的軍工廠,專門為戰機進行維修和組裝工程,印度通過該工廠為越南提供米格系列和蘇霍伊戰機的零件,也為該國改造老式米格戰機。此外,印度協助越南海軍更新其舊型俄製艦艇,並提供護衞艦和導彈艇的零部件。據報,當越南海軍新購置的俄製「基洛級」潛艇投役後,早已應用「基洛級」潛艇的印度將為越南提供維護和操作指導。

冷戰思維已不合時宜

印越合作表面上似乎建基於制衡共同對手的考慮上,但人們要明白的是,無論兩國進行多少合作,中印和中越關係都一定比印越關係重要。雖然中越存在例如南海主權的矛盾,但兩國關係決不是印巴關係那樣複雜,河內也不會為了發展與新德里的關係而得失中國。在後冷戰的今天,拉一個打一個的做法早已不合時宜,人們理解印度東望,不必老是戴着冷戰的有色眼鏡去看吧。

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