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虎視寰球:美國用伊朗導彈嚇唬歐洲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近日對歐洲發出警告,稱根據美國獲得的情報顯示,伊朗有能力用「數十或者數百枚」導彈對歐洲發動襲擊。「如果伊朗果真對歐洲發動導彈攻擊,導彈的數量將不會只是一枚、兩枚或者十幾枚,更有可能是飽和式的攻擊。」美國如此渲染伊朗威脅,是嚇唬歐盟,要求它堅壁清野,與美國同心制裁,而且也是為在歐洲部署導彈防禦系統鋪路,為其全球軍事部署升級作鋪墊。

美國對伊朗以威嚇制裁為主,通過外部制裁與國際壓力來逼迫伊朗讓步,放棄一切核運作;而歐盟的觀念一向以談為主,希望與伊朗核談判的大門不要關上,希望歐洲在對伊核能力的核查與監督中起到主導作用,並希望不要由於制裁影響了伊朗民生而引發中東大亂。蓋茨製造伊朗導彈威脅論,就是逼迫歐盟在制裁伊朗問題上與美國同步,不要三心兩意,更不要有婦人之仁。

以威脅手法鞏固同盟

美國慣於使用渲染威脅的手法鞏固同盟,讓小兄弟俯首稱臣。冷戰時期,美國強調蘇聯軍事威脅,一方面將蘇聯拖入軍備競賽,另一方面拉近美國與歐洲夥伴的關係。冷戰結束後,美歐曾有一段時間迷失方向,因為找不到共同的敵人而渲染伊拉克的威脅,最後被揭露乃造假,令美國失去道義高地和盟友信任。如今,奧巴馬時代的美國外交,再次拾起冷戰時的策略,盯準伊朗、北韓兩大問題發力,以伊朗問題拖住中東和歐洲,以北韓問題拖住日韓等亞洲盟友,使這些國家更加依賴美國的保護傘,變相打擊他們的離心力。

近年來,歐盟獨立性漸漸增強,美國對歐盟的不滿亦隨之增強。隨着經濟實力的擴張,歐盟不滿足於只做美國小夥伴的地位。在德法的倡議下,不僅提出過「歐盟軍隊」的設想,而且在金融、經濟、貿易、軍事等諸多方面提出與美國分庭抗禮的主張,在伊拉克戰爭中分歧尤甚。金融海嘯之後,法國和德國都積極要求改革國際經濟舊秩序,改變美元獨大的局面。歐盟對美國霸權地位的挑戰,讓美國如芒在背,因此近來不遺餘力打擊歐盟。

阻北約成員國削軍費

蓋茨鼓吹伊朗導彈威脅論還有一個用意,就是阻止北約成員國削減軍費。歐洲發生債務危機之後,北約成員國紛紛削減政府開支,首當其衝的就是軍費開支,這勢必影響美國軍火的出口和北約的軍事實力,尤其是美國在歐洲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另外,美國亦擔心北約在阿富汗戰場的投入也大為削減,這將變相加重美國的財政和軍事負擔。

美國霸權是全方位的霸權,不僅體現在金融、軍事和科技方面,還體現在話語權方面。在美國眼中,俄羅斯威脅論、中國威脅論、北韓威脅論、伊朗威脅論,是隨手可打的好牌,需要盟國出錢出力的時候,便發動輿論工具拚命鼓吹。

劉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