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走過六十年風雨 英聯邦頹勢難挽

新西蘭一名時事評論員說:「今時今日,世界上還有誰會對英聯邦有興趣?」成立六十年的英聯邦,確是面目愈來愈模糊,令人呵欠連連,不過剛在千里達和多巴哥閉幕的英聯邦峰會,倒是引起不少國際關注,這主要是在接納盧旺達為新成員的問題上,惹來極大爭議。英聯邦吸納盧旺達,某程度上正是求變突破困局,注入新血以擺脫老態龍鍾,不意又陷入另一窘境。

盧旺達加入英聯邦,最受爭議的是其種族大屠殺問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該國的種族衝突導致八十萬人被殺。接納這樣的國家為成員,英聯邦一直堅持的「民主與人權」核心價值還要不要?人權組織打從多年前盧旺達提出加入申請時,已大力反對,但力撐盧旺達的英國、澳洲和加拿大,卻認為該國十多年來無論在民主、人權、法治或民生上,都有長足表現,將其吸納,更能鼓勵她向好的一面發展。事實上,馬爾代夫就是在加入英聯邦大家庭後,在其他兄弟國幫助下,建立民主政治體制。盧旺達在成為英聯邦成員後隨即發表聲明,矢言會充分利用英聯邦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潛力來發展自己。能否真的如此,是一個未知數。

英聯邦吸納盧旺達的另一個爭議,是她與英國並無直接聯繫。盧旺達為比利時前殖民地,說的是法語,英聯邦主要由英國及其殖民地和附屬國組成,所謂「同樣語言」的規則,又再打破,十四年前,英聯邦已首次破例吸納非英前殖民地的莫桑比克。盧旺達為求獲認同,不但把英語定為官方語言,而且大力推動板球發展,只是並不能減低被指「非我族類」的指摘。

無論怎樣,英聯邦吸納盧旺達,都不能洗脫其在核心價值和語言文化方面對成員國資格要求的妥協。走過六十年風雨的英聯邦,已是疲態畢現,面目模糊。最近一項調查顯示,英聯邦多個成員國民眾,對誰是元首僅有半數人知是英女王,牙買加四分一人還以為是奧巴馬。英聯邦變得可有可無,澳洲和加拿大三分二人對國家倘退出並不會感到傷感。

英聯邦吸納新成員,壯大陣容,當是變革求存。該組織共有五十四個成員國,遍布世界各地,從經濟大國英國、澳洲到太平洋小島國,人口二十億,貿易額佔全球五分一,對一些非洲和中東國家,仍具相當吸引力。只是類似盧旺達這樣國家的加入,不免又使另一些成員國有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