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金錢換取和平 英軍故技重施

英國《泰晤士報》引述英軍最新戰地手冊,稱英軍在阿富汗的作戰部隊獲准用金錢買通塔利班分子,又稱金錢是「軍隊以外的替代品」;如果金錢用得其所,將可阻止阿富汗年輕人加入塔利班組織。該手冊還具體建議軍隊的談判對象,應該是那些「手上沾染鮮血的」武裝分子,以爭取早日結束阿富汗的戰亂。據報道,今後所有新任英軍軍官都會學習這份手冊的內容。

利用金錢「收買」塔利班分子,並不是新鮮的想法。美國《時代》雜誌國防新聞記者羅伯茨指出,阿富汗塔利班中有七成是「經濟武裝分子」,他們當中有很多人並不是為信念而戰鬥,據說塔利班每天給他們的薪金只有十美元而已。當然,從理論上講,只要誰肯給這批「經濟武裝分子」較高價錢,他們就會為誰服務,但反過來說,他們的忠誠度難有保證,而且不少分析指出,武裝分子的勢力始終在當地盤根錯節,背叛他們可能令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亦可能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事實上,英軍過往也曾為阻止阿富汗農民種植罌粟獲利,從而堵截塔利班武裝分子,為此英軍花了約一千六百萬英鎊。不過有關措施的成效不彰,部分農民收錢後照種不誤,可見將錢「用得其所」實在知易行難。另一方面,《時代》雜誌較早前亦報道,不少負責阿富汗基建工程的承辦商,遭到當地塔利班分子敲詐勒索,而有關項目的建造費又是來自國際社會對阿富汗的援助,換言之這些援助金往往變相進入了武裝分子的口袋。

值得注意的是,撇開以「金錢換取和平」的可操作性不論,這種策略亦可能引起道德爭議。《泰晤士報》上月報道,法國駐阿富汗部隊去年八月在當地中伏,造成十名士兵死亡,該報引述北約官員,指當地原本由意大利軍隊駐防,由於該國情報部門買通了當地武裝分子,故一直以來相安無事,豈料意大利並未將「賄賂」武裝分子的消息告知法軍,令法軍低估當地安全威脅,最終釀成慘劇。雖然羅馬當局立即高調否認傳聞,但已引起公眾對「金錢換取和平」策略的爭議。

然則,英國為甚麼偏偏選擇在此時公布新策略呢?首先,最近BBC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已批准軍方使用金錢,促使武裝分子放棄武力,重返社會,並為此專門撥款十三億美元。英軍再公布有關方案,可說是有先例可援;另一方面,英國首相白高敦日前暗示,英軍明年將把部分地區的控制權歸還阿富汗政府,英軍在國內反戰呼聲日高之際傳出「以金錢換取和平」方案,或許是想顯示自己並非對阿富汗戰事撒手不管,只是換一種策略而已,對華府也算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