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開放非英語網址 互聯網變革在即

互聯網日趨普及,與人類生活愈加密不可分,而一直以英文字母和數字作為主要拼寫方式的國際網址,也即將出現重大轉變。負責分配國際網址的「網際網絡網域名稱與位域管理機構」(ICANN)本周於南韓首爾召開六天會議,該機構日前宣布,考慮開放英文以外的語言作為網址,如中文、日文、韓文、阿拉伯文、印度文或希臘文,這被視為互聯網問世四十年來最大的改變。

ICANN為一國際性非牟利組織,由美國政府於一九九八年創立,最近美國政府放寬對互聯網運行方式的控制,ICANN獲得更大自主權。ICANN專責國際間網際網絡IP位址及網域名稱的分配與管理,ICANN新任行政總裁貝克斯托姆稱,他們之所以考慮開放其他語言註冊網址或網域名稱,是為了服務愈來愈多的非英語系網絡用戶,預料在明年中實施,下個月起可望接受申請。

貝克斯托姆解釋,目前全球互聯網使用者達十六億人,當中超過一半人使用非拉丁語系的語言字母,對這批互聯網使用者而言,有關轉變顯得非常有必要,對未來過半數新增互聯網「人口」亦然。非英語國家為推廣本國語言而採用的域名,稱為「國際化域名」,目前這些域名在使用本國語言之同時,至少要加上.com或.org等拉丁字母,ICANN一旦落實上述轉變,意味着從頭到尾都不包含拉丁字母的網址將會誕生。

將國際化域名「去拉丁字母化」的做法,具有相當象徵意義,正如有業界人士指出,互聯網應公平地開放予全球各地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從實際操作角度出發,域名純以本國語言組成,可省卻將其意譯或音譯成英文的步驟,避開誤譯和魚目混珠等情況,而對那些非拉丁語系的使用者來說,這除了是一種對他們語言文化的尊重,在使用上也變得更加方便,難怪不少人認為,此舉令早已無遠弗屆的互聯網變得更加國際化。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互聯網網址的寫法多年來以英文字母和數字為主,新的網址編寫方式會否造成混亂?舉例,西方國家的使用者如何登入那些以非拉丁語系語言字母寫成的網址?對於有關疑問,ICANN主席思拉什稱,ICANN已開發一套經多年測試的轉碼系統,更補充說人們會研發新技術對症下藥。貝克斯托姆則表示,瀏覽此類網站時,互聯網搜尋器會扮演重要角色。

ICANN計劃實行的新措施,無非是要令互聯網變得更國際化,對於落實新措施後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思拉什和貝克斯托姆似乎抱着見招拆招的心態。事實上,由於開放英語以外語言作為網址的安排,與今後互聯網版圖的擴張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前期準備工作和相關緊急應變措施的制訂顯得格外重要,ICANN可謂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