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小學課本也造假 無德無信禍少年

最近,浙江省幾位老師在為現行小學語文教材「找毛病」時有驚人發現,一些情節感人的名人美德故事竟是「胡編亂造」之作,或查無實據,憑空編造,或時空錯亂,純屬虛構。小學教科書靠造假編織「偽美德」光環,危及一代少年的人格及道德觀教育,後患無窮。

據老師們的調查,小學一年級課文《陳毅探母》中陳毅元帥回故鄉探望生病母親,幫母親洗衫與母親拉家常。但《陳毅年譜》、《陳毅傳》中並無「探母」記錄,即便一九五九年陳毅回四川老家,探望叔嬸姪兒等親屬,獨缺母親,就連陳毅後人接受採訪也從未提到過「陳毅探母」的蛛絲馬迹。

另一篇二年級課文《愛迪生救媽媽》,大意是電燈發明者愛迪生七歲時用鏡子反光的原理來照明,使醫生在家裏為媽媽做了急性闌尾炎手術。但事實上,世界上最早的闌尾炎手術發生在一八八六年,此時愛迪生已經四十歲,愛迪生幼時,闌尾炎手術尚未問世,當然不可能有醫生在愛迪生家中為其母親做緊急手術一事。

兩篇課文以尊重長輩、傳承孝道為主旨,本來無可非議,但作為歷史故事,尤其是課文教材必須以史實為根據,有名有姓如實道來,而不同於童話可盡情想像創造,否則就是誤人子弟。其實,內地中小學課文中的編造虛構之作遠不止這兩篇,教育當局為了增強道德說教的「感人力量」,刻意讓教科書在名人身上編造事實,虛構情節,甚至連基本常識都不顧,無所不用其極。

編造事實 貽害學童

「人之切,性本善」。對於幼齡學子而言,人格誠信教育要比意識形態灌輸更為重要,教科書作為國民教育的基礎讀本,擔當塑造下一代國民新道德觀和健康人格的重任,理應「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施教者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求真講誠信,接受普世價值觀,然後才是求善求美,這是公民教育的初始一課。

但是內地中小學教材片面強調「文以載道」,主題先行,急功近利,甚至人為編造歷史和故事,為孩童們幼稚天真的心靈投下不誠實的陰影。教科書都可以胡編亂造,世上還有甚麼誠信、道德可言?孩子們長大後發現啟蒙教材原來造假,心目中的「偽美德」轟然倒下,一代人素質下滑,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事實上,小學教科書作為最初級的公民讀本和啟蒙讀物,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文化主張,來不得半點粗糙和馬虎,古今中外為政者從來都把編寫「小學生讀本」視作「天字第一號」大事,絕不敷衍了事。

內地教育界近年造假氾濫,浮誇成風,教材編寫深受其害,錯漏百出。不久前,有國家領導人到京城某小學聽課,結果發現地理教材將本屬西北省區的陝西、甘肅劃給華北,而這一常識錯誤存在教科書中已逾十年。難怪有專家坦承,「只要大家去查,中國任何教材都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