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氣候變化與貿易矛盾

關心全球暖化和尋求綠色能源是世人愈來愈注重的議題,由於地球上溫室氣體不斷增加,構成溫室效應,長遠而言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最終影響人類之生存。同時,人們長期使用化石燃料,不但大量製造溫室氣體,化石燃料本身也不是用之不竭的,隨着全球之長期經濟發展,各國使用更多化石燃料,只會加速它的枯竭。為下一代構建更健康的環境和保證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並採用風力、太陽能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發展的大方向。

長期以來,歐洲是推動全球氣候變化和使用綠色能源議題的倡導者,表面看來,歐洲人關心環保問題是他們追求高質素生活的具體表現,但歐洲的確有特別注重環保問題的需要。

歐盟欲提升影響力

歐洲是工業革命的搖籃,但歐洲人也是最早感覺到不能長此以往把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掛鈎。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爆發前,歐洲人享用廉價的進口能源促成戰後的經濟高速增長;石油危機給他們敲響警鐘,該危機給依賴進口能源的歐洲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經濟增長陷於停滯。歐洲人痛定思痛,決定把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脫鈎,積極尋找新能源,尤其是環保的再生能源。

此外,作為世界政治主要角色之一的歐盟,希望利用氣候變化以及相關之環保議題,作為其影響世界的重要手段。擁有二十七個會員國的歐盟,一旦採取某種共同標準,即成為一股力量,足以迫使全球跟隨;各國陸續採用歐盟汽車尾氣標準就是這股共同力量的表現。歐洲的意圖跟美、俄等追求軍事霸權的大國不同,它不尋求對抗,而是通過推廣全人類都關注的環保問題,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不會造成各國之對抗。

世界各國正積極準備參與今年底舉行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會議,再生能源再次成為各國關注的議題,但究竟歐洲人倡導的環保議題是否如他們所指,不是對抗性問題,在哥本哈根會議前的今天,因為歐洲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利益矛盾而引起世人關注。

生物能源引發衝突

利用生物能源作為發電和製暖是世界大勢所趨,但這同時引發歐洲和部分亞洲國家的利益衝突,歐盟國家為保障其農業部門,極力主張大量使用油菜作為主要生物能源之一,此舉固然對振興歐洲農業大有幫助,但農業利益集團亦讓歐盟採取保護主義態度,排斥特別是馬來西亞和印尼出產的棕櫚油,並有意製造非關稅壁壘,指部分東南亞國家為種植棕櫚而過度砍伐原始森林,未能符合歐洲對維持生物多樣性的要求。兩個主要棕櫚油出口國據理力爭,否認歐盟的指摘,同時指出種植棕櫚、可可和橡膠等經濟作物是有效的扶貧措施,歐盟實在不應損人不利己。

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