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教師向錢看 師德可量化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按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說法,傳道乃教師第一職責。「道」得之於己,謂之「德」。身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為人師表者,必須具備較高的道德品質與人格。當下內地教育愈來愈產業化,惟錢至上,世風日下,教師隊伍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令重建師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湖南省教科院人力資源所日前推出了一套「學校智能績效考核管理軟件」,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師德將成為首要考核指標,佔考核總得分的四分之一。師德考核被細化為十項標準,每違反一項,將視情節扣不同分數,後果嚴重者取消當月獎金。

據稱,該系統「十一」後將在全省推廣。有關部門稱,師德將不再只是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量化,能與教師個人利益掛鈎的價值標準,若依照具體的規定對其進行考核,便能促進師德的提升。

德發自內心,屬精神的層面。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象徵,是名利、報酬以外的抽象概念,屬於道德範疇,是無法量化的。然而,教育當局現在卻將師德量化,將之與教師報酬掛鈎,這完全是對師德的貶損,也是對師德的誤讀和歪解。

無獨有偶,江蘇省教育廳日前也公布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的考核辦法》,一改以往做法,明確了績效考核將和師德掛鈎,不再與升學率掛鈎。有關部門也準備出台相應的師德量化標準。

道德培養 從何說起

師德只可以規範,不可能量化。當下,師德量化標準在一些地方鬧得沸沸揚揚,完全是出於配合教師績效考核的需要。由於政府規定績效工資不能與升學率掛鈎,有關部門便急於找出一套能量化,而且能進行考核的標準。於是乎,種種打着素質教育名義的師德量化標準便紛紛出台。

如果仔細看看那些所謂量化的標準,如「體罰、變相體罰造成嚴重影響」、「以權謀私造成重大影響」、「黃賭毒情節較為嚴重」等,既含糊,又存在較大的伸縮空間,既不具備科學性,更缺乏可操作性,其本身就無法量化。這樣的標準在具體執行時,不但會造成更多矛盾,更可能成為某些人私相授受、以權謀私的工具。

單就為人師表而言,對師德進行量化,是對教師這個稱號的極不尊重。師德無價,當局卻偏偏要為其標個價錢,規定教師要拿多少分才可以領獎金。這在同學和家長眼裏,似乎教師只是出於個人利益考量,才願意提升師德,這點恐怕連提倡量化師德的教育官員也始料不及。

更可怕的是,師德一旦被量化並具備實用性,教育將蛻化為一種功利產業。當教師們為博取較高績效評價,紛紛施奇謀、耍手段、口是心非、唯利是圖,對涉世未深孩子的言傳身教,對國家未來主人翁的道德培養,又從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