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東亞安全對話更顯重要

昨天是中共建政六十周年,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檢閱中國軍隊,展示了中國的最新武器,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1C中程彈道導彈。

中國軍力的發展最近幾年呈持續趨勢,在地區間引起關注和一定不安。在這方面,無論是中美關係,還是台海兩岸,甚至中日關係,作為一個重要環節,中國軍力的發展始終是無法繞開的話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撇開美國因素,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是東亞地區三個主要的安全格局參與者,三者若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誤解,甚至達成一定共識,那麼東亞的基本安全互信就有了基礎和保障。

中日需要更多溝通

閱兵式結束後,筆者在隨後的直播電視節目中,組織了一場北京解放軍專家與台灣和日本軍方人士及軍事戰略專家進行的對話。台灣海軍總部前副總參謀長蘭寧利中將認為,大閱兵展示了一系列先進武器,其水準與台灣方面掌握的訊息基本脗合。台灣方面認為,解放軍在訊息戰方面基本達到先進水平,在巡航導彈、洲際導彈和新型雷達方面亦然,可見解放軍完全具備衝破第一島鏈的能力。但他表示,由於兩岸關係緩和,台灣已調整了防衞戰略,不以中國大陸為針對對象,所以台灣評估解放軍軍力時,不會將兩岸軍事對立的因素考慮在內。蘭寧利又指出,台灣認為從大陸現有軍力看,其武器裝備已超出解決台灣問題的需要,因此給地區間帶來隱憂。

對此,北京戰略專家彭光謙將軍認為,大陸發展軍事力量不光是出於解決台灣問題的需要,更是出於對中國綜合國力發展的考慮。由於過去百多年積弱,中國受外敵欺負,因此適度發展軍力符合民族利益。台灣蘭寧利將軍也表示同意,但他隨即指出,希望大陸對台灣適度展示善意,而這可從撤除針對台灣的導彈做起。

開誠布公是第一步

如果說,在兩岸兩位將軍之間,雖然軍事事務上針鋒相對,但在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的問題上則有某種程度的默契,那麼作為東亞地區的兩個充滿複雜情緒的大國,中日之間則有着更多的溝通需要。

日本防衞省屬下防衞研究所前主任研究官、現任東京大學副教授松田康博直言,日本對中國軍力感到擔憂,並希望中國能增加透明度。對此,彭光謙認為,軍事透明化有一個逐漸發展和限度的問題,但中日間最重要的是戰略互信問題。他建議,無論中日還是兩岸,都首先從政治互信入手,然後由易及難,逐步深入。

雖然對話中各方顯示出嚴重分歧,但這樣的公開對話將具有日益重要的意義。中國崛起(包括軍力)已是無可阻擋的事實,如何維持穩定的地區格局,需要各方持續、有建設性的努力;而努力的第一步,則是進行開誠布公的對話。

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