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虎視寰球:美伊一同擺外交態勢

美國奧巴馬在總統競選初段,曾揚言他的政府會無條件跟敵對國家會談,而這些會談是不設前提、不定條件。當時,奧巴馬這種提法被猛轟為不通世務,只是以非常天真的想法來處理複雜的國際關係。

奧巴馬面對攻擊也沒有強烈反駁,執政後,真的在全球事務上釋出友善的訊息。六月四日,奧巴馬在埃及開羅大學演說,擺出跟伊斯蘭世界修好的姿態,甚至連塔利班也可以一分為二,溫和的塔利班分子也在拉攏之列;月前,他更派前總統克林頓訪問平壤,打破美朝僵局,雖然派的不是奧巴馬政府中人,但以克林頓的分量,比其他政府官員更有代表性;至於伊朗,美國利用伊朗選舉事件急攻後突然轉調,同意和伊朗直接談判。有意見認為,奧巴馬選舉時的發言似乎不是一時說溜了嘴,而是真的代表了他的新外交路線。

伊朗策略 軟硬俱備

問題是,奧巴馬同意派員跟伊朗直接談判,到底是外交姿勢還是真正融合?會談只是形式,會談的內容才是最重要。伊朗的策略非常明顯,也算得上高明,就是首先強調發展核技術是伊朗自己的權利,別國無從干預;伊朗也強調其研究只是局限於非軍事用途,那就當然是信不信由你了!

伊朗在堅持上是使硬,但對外還是保留柔軟的彈性,所以跟英、法、俄、中、德五國一直保持會面。今次美國是第一次同意在伊朗問題上參與這種多國組成的會談,五國再加伊美,那就有點像解決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不過今次再多加一方罷了!

伊朗保持着軟硬兩手,而美國也因為奧巴馬上台之後增加了彈性。美國前總統布殊政府時,布殊對敵對國家保持不接觸、不妥協的強硬立場,尤其是在其第一任,兩場反恐戰爭打得有聲有色。布殊的總體戰略是加大壓力,迫令那些敵對國家的政府倒台,所以不接觸、不妥協的政策是貫徹執行。但到了第二任時,國際形勢有了巨大的變化,布殊這政策也七折八扣,不能一硬到底,但會談還是有嚴格規定,也盡量低調進行。

避談限核 難有進展

奧巴馬目前的外交政策包裝,可以稱之為「非布殊政策」,特別強調和前朝劃清界線。在新人事、新作風,兼且是有言在先,所以才給伊朗有可乘之機,上周發公開信邀請美國參與涉及廣泛題目的會談,美國首先已塑造了有商有量的形象,如果拒絕伊朗的邀請,那就等於自己拆自己的台,所以最終才答允出席。

但美國介入伊朗選舉在先,兩國關係增添了不穩定的因素,而伊朗的邀約函件,建議的問題多多,唯獨是缺少了限核,而美國的主菜根本就是防止伊朗發展核武,美國代表出席也一定會首先提出這問題,所以談是成局,但卻不會有甚麼進展!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