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垂死士兵入鏡 反戰情緒加劇

美聯社分發一幅駐阿富汗美軍士兵伯納德被火箭彈擊中垂死的照片,引起軒然大波。由於該名海軍陸戰隊員其後傷重不治,加上伯納德的家人早已明言反對美聯社對外發布照片,國防部長蓋茨致電美聯社社長柯利,要求停止發放照片但遭拒絕後,去信狠批美聯社的決定「可怕」(appalling),無異於在陣亡士兵家屬的傷口上灑鹽。

事實上,有關美軍陣亡或受傷的圖片,一向是相當敏感的話題。以今次伯納德垂死的照片為例,根據美聯社統計,在報道伯納德戰死消息的報章中,起碼有二十份在頭版報道有關消息,但沒有一份將伯納德垂死的照片刊登於頭版;網上媒體方面,則有包括政治網誌《Huffington Post》等刊登了有關照片。而就算在內頁刊載了伯納德垂死照片的報章,也處理得相當小心,以西維珍尼亞州的《情報員報》在當天社論內配發了有關照片,文中詳細解釋了報社如何經過數小時討論後,才決定採用照片。

正如《華盛頓郵報》所說,伯納德照片引發的爭議,焦點並非在於傳媒登載有關照片是否合乎程序。蓋茨在給柯利的信中亦指出,問題「不在於合法與否,而在於(分發照片)的判斷和基本禮貌(common decency)」。該報指出,軍方規定,隨軍記者在拍攝傷亡人員時,須保持適當的距離(respectful distance),並確保傳媒機構發放有關照片時,傷亡士兵的家屬已得悉消息。

問題的爭論焦點在於,到底是公眾知情權重要,抑或是陣亡士兵遺屬的意願重要。美聯社一意孤行發放照片,正是強調向公眾展示戰爭殘酷的真象。《情報員報》的社論亦指出,「美國人了解一場戰爭,往往只透過國防部發放的傷亡統計數字,但在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真人,他們中間有些人為我們作出了終極的犧牲」。一名退伍海軍陸戰隊成員則致函美聯社,強調「大家固然不想看到戰爭的醜陋和大量傷亡,但了解戰爭的來龍去脈也是很有必要的」,「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當然,不少民眾,尤其是陣亡將士家屬均不滿美聯社的做法,認為是對遺屬的二度傷害。

不過公眾關注伯納德照片引發的道德問題,卻往往忽略背後的政治含義。今次蓋茨親自出手叫停美聯社發放照片,正是站在「尊重遺屬」的道德高地,一定程度上有引導輿論走向的客觀效果,最起碼避開了政治干預新聞自由的指控。

但大家不要忘記,一幅照片往往可以對戰事產生決定性的逆轉作用。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越戰期間,美國攝影師亞當斯拍下的一張南越警察槍決越共的照片,該照片令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間接導致越戰提早結束。觀乎現時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愈陷愈深,最新民調顯示,愈來愈少民眾支持這場戰爭,有人甚至將阿富汗比喻為「奧巴馬的越南」。此時此刻,華府不欲伯納德的照片給戰事「火上澆油」的心情,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