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虎視寰球:美中日三方對話的意義

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美國和中國的政府高官可能於七月在華盛頓舉行首次三國政策對話,目前正就此進行調整。據透露,會上三國將就亞洲整體局勢、全球變暖對策等課題交換意見;三國有意使政策對話成為慣例,今後這一機制有望發展為重要的東北亞多邊磋商框架。

這一消息如果屬實,不但意味着美中日願意在涉及三國的策略問題上加強協調,對緩和地區緊張局勢有積極意義,而且可能對地區戰略格局的變化具有微妙影響力。

共同社的報道稱,日本外務省綜合外交政策局長別所浩郎、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處主任斯洛特以及中國外交的司局級官員預計將出席對話。鑑於日美是同盟關係,三國能在多大程度上談及安全保障問題還是個未知數。但三國願意開啟對話進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對於地區局勢都有積極意義。

其實,早在幾年前中日關係處於緊張狀態時,美國就曾提出舉行美中日三國的智囊學者對話。雖然中方對此曾有疑慮,擔心美日利用這一機會對中國施加各種影響,但最後學者對話還是順利舉行。

依存衝突 兼而有之

目前東亞地區的戰略格局極其錯綜複雜,其中基本上形成以美日為一方,中國為另一方的戰略態勢,與冷戰時代三方共同對付前蘇聯的格局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然而,這種戰略格局在形態和本質上都較冷戰時代有所不同,無論是中美還是中日之間,雖然存在潛在的戰略衝突,但各方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的互相依賴程度則十分明顯。撇開中美兩國對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的共同影響力,僅以中日關係而言,中日雙邊貿易額已超過日美之間的雙邊貿易額。

因此,雖然美日與中國存在潛在戰略衝突,但如何使各自的依存度最大化,並由此淡化、推遲乃至一定程度消弭潛在戰略衝突,這是三國面臨的一個共同挑戰。在這方面,三方除了加強智囊學者之間的對話外,若能將三方對話的層級提升至政府官員,對三方都有積極意義。

既然是三方對話,那麼涉及的議題就一定與三方共同利益或可能發生的衝突有關。其間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三方合作領域和空間;二是三方存在潛在衝突的領域。就前者而言,首要的問題當然是朝核問題。在這方面,若說過去三方在對待北韓的戰略上存在根本分歧,那麼在北韓第二次核試以及內部接班人明朗化之後,三方的戰略可能逐漸趨同,即變為共同應對朝鮮半島可能發生的劇變。

擴大合作 減少分歧

就三方存在衝突的領域而言,首先是美日同盟對中國的遏制,以及台灣問題和釣魚島問題等。這些問題的解決當然非一日之功,但三方若能逐漸擴大合作,那麼就有助於在潛在衝突的領域裏逐漸減少分歧。共同社的分析認為,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目前都認識到,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許多國際問題都難以解決,但奧巴馬政府內部也有很多人認為不應急於接近政治體制不同的中國;美國似乎認為與盟國日本聯手更容易促使中國參與解決各種問題。中國則希望防止日美構成「對華包圍圈」,並與美國一同遏制日本的核武裝動向。這當然成為三方願意舉行首次官員對話的基礎。

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