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2009
【本報訊】家居危機四伏,兒童誤墮陷阱而受傷時有所見。一項調查顯示,逾六成受訪幼兒家長承認,曾經發生家居意外,平均次數達六次,四成一受傷幼童需求診,兩成半人要送院治理;意外多數發生在夏季、周末及下午時段。機構呼籲家長應定期檢查家居意外陷阱,及避免獨留子女在家。
香港兒科基金董事周鎮邦醫生指出,意外傷亡是本港兒童的頭號殺手,每年約一百七十名兒童因意外死亡,數字比因患病致死的約三十人為高,意外種類包括交通意外、在校內及運動場發生的意外等,而當中約四成是來自家居意外,情況值得關注。
僅50%家中備急救箱
兒科基金聯同國際扶輪3450地區訪問了一千三百名至少育有一名三至六歲子女的港澳家長,受訪家長選出幼兒曾發生的家居意外,列出十大家居陷阱,頭三位分別是撞到物件、被蚊咬傷及被大門或房門夾傷(見表)。在發生家居意外的兒童中,有四成一需求診;兩成需接受X光等檢驗,有兩成幼童曾送院至少兩次。
調查亦顯示,近半數家長認為子女發生家居意外主要是照顧孩子的人疏忽,應為事件負責,半數家長認為檢查家居陷阱無作用,令人憂慮的是,僅半數家長在家中備有急救藥箱,而只有百分之一家長會桝導子女危險意識。
方太兩名女兒均曾在家居意外中受傷。她說,五年前,家中衣櫃門鉸鬆脫,她把櫃門靠牆放好,當時兩歲長女彤彤腳軟倒下向門鉸撞去,門鉸即時插入嘴唇對下位置,彤彤嘴角現仍有疤痕。幼女芝芝則曾被蚊咬傷右臂,醫生證實感染金黃葡萄球菌,需住院兩周每天放膿。周鎮邦呼籲家長多加警惕︰「家長應該要𢸍低,從兒童簕角度去望𣈳家居四周,好容易就發現其實好多陷阱。」